话题作文创新“五法”

作者:不详  时间:2006/4/24 7:56: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338
  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培养能力,而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呢?
  一、 题目出“新”
  话题作文一般不规定题目,只给一个话题,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因为从所拟的标题可以看出审题是否准确,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有深度。另外,从语言上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功力。好的题目能让人过目不忘,一见钟情,所以拟好一个富有创意的题目至关重要,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为:简洁、精炼、生动、新颖,富有意蕴、美感。例如2001年安徽省的话题作文是“最需要”,有一考生拟的题目是“我最需要一剂良药”,还有一考生拟的题目是“发展了,我们最需要绿色”,这些文题就拟得较好。再如山西省2001年的作文话题是“家”,一些好题目如“回家的感觉真好”、“我们都有一个家”、“两束康乃馨一份爱”、“一生倾情”等,都深受阅卷老师青睐。
  那么,怎样拟一个富有新意的题目呢?(1)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引用等修辞手法。如2001年的几篇高考作文佳作《诚信,开启未来的钥匙》、《诚信是浆》、《诚信是金》即是。(2)以歌词、诗文名句、成语等拟题或略加改造,使文题富有新意。如:关于“环境”的话题作文:《都是风沙惹的祸》(写风沙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天网“灰灰”》(写大气污染)、清静是福(写噪声污染)。(3)以线索为题,如以“门”为话题可拟《球门,终于被我踢开了》、《我学习语文渐渐入了门》。(4)以观点为题。如以“习惯”为话题可拟《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习惯重要》。(5)设悬念。如《我好想变坏》、《我是差生,我怕谁》、《我有一双没事干的手》。
  二、立意出“新”
  “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而话题作文的立意,则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话题只是提供了写作的大范围,如何恰当地选择具体角度,精心确立写作中心,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话题作文的立意新颖深刻,别开生面,势必令人刮目相看。那么,如何才能标新立“意”呢?
  一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话题作文虽天地十分广阔,却应该选择小的视角来写。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说明论理,无论是神话、寓言,还是小说散文,都要求从现实生活的小处、细处、具体处着眼,从一个个侧面挖掘深刻的主题。如以“关心”为话题作文,有个学生以《我关心奶奶》为题目,以自己如何细致关心、照料自己年迈、多病的奶奶为题材,却能够表达出“愿天下所有多病的奶奶们都能健康起来,安享晚年”这一令人心动的主题。
  二是掘地三尺,平中见奇。立意要“掘地三尺”,努力做到思想内容深刻透彻,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我不要健康的肉体,而更健康的灵魂。没有诚信,灵魂便是一种残缺和卑琐的存在,没有诚信便没有历史。中国文化便是无数前代史学家们的诚信碑载。……你应该对自己说:诚信,自我而始。”这是2001年高考湖北一位考生作文《千年一叹》的片段,读来感觉就比一般的文章厚重许多。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
  三是反弹琵琶、标新立异。面对同一话题,通常都是顺着题目的意思去写,顺着命题人的意图去写,这是一种求同思维,这样立意当然不错,但比较难以出新。有时,可以考虑发挥求异思维,追求标新立异。反弹琵琶,就是一种比较有用的手段。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大多数考生都是循规蹈矩主张诚信的。而福建的一篇满分作文,作者就反弹琵琶,作者在文章中写道:“不停地说谎就是诚信。”联系漫漫人类历史发展的空间,难免深思再三,令人耳目一新。当然,标新立异要遵循一条原则:言之成理。否则,为了一味求异,却违背公理,就反而会弄巧成拙。
  四要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话题作文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从认识事物的角度上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和作者的创造性,做到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言人所未言,写人所未写。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不直接从事物本身引发联想,而找到与此事物有关的事,展开联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如以“水”为话题的作文,如果只从水本身展开思考,会写水是生命、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等。如果先找到与水相关的事物,思维就会开阔,联想也会丰富得多。如由“水滴石穿”写到有恒心事必成;由“君子之交淡如水”写到人际关系;由水与小溪,写小溪奔流到海百折不回;由“黄河之水天上来,” 写文气的磅礴……这些都不是直接写水,而是由水与别事物的关联写起的,思路变得异常开阔,又新颖独特。
  三、题材出“新”
  话题作文,可供写作的素材很多,对于这些素材一定要善于取舍,去粗取精,去浅求深,去俗求新。一要选最近的材料。因为最近的材料,发生在眼前,记忆清晰,记得准,讲得透,给人以“新”的感觉。二要选新鲜的材料。最近的材料并不等于新鲜的材料,新鲜的材料,应该是当代的新人新事,发生在你身边的感动人的事,那些被别人用烂了的陈芝麻烂谷子,读来只能毫无生趣,令人乏味。三要选有趣味的材料。平淡的材料不能引起人的兴趣,给人印象也不深,只有选了有趣的材料,才能具有新意,引人入胜。四是选独特的材料。有的作文材料人人都掌握,大家都写就显示得平淡无奇。如果你能从自己的材料仓库中选取独特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给人以新鲜独特之感,从而使文章“出新”。如关于“变化”的话题作文,有位同学在《我家的变化》中,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写盖新房、粮满仓、装电话,买电脑。而是变换角度,写了“外婆出了洋相”,文章写到:外婆因为三年没有来“我”家,村庄改道,一下车就迷了路;进了“我”家后,不敢进卫生间解手,说卫生间抽水马桶这么漂亮,怎么能用来拉屎撒尿?通过“迷路”和“不敢解手”写外婆出了“洋相”来烘托“我家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又如有关教师题材的作文,许多学生大多从正面选材来赞颂老师:什么我违反了纪律,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想老师一定会狠狠训我,谁知老师和蔼可亲;什么我生病没去上学,老师赶到我家为我补课;什么夜深了,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老师正在为我们批改作业……而一个学生的《我们老师记性坏》,写老师家里没米“忘记了”去买,孩子病了“忘记了”买药,还“忘记了”去医院拿自己的化验报告……取材突破了思维定势,富有新意。
  四、文体出“新”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以便于写有专长的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可选记叙文来写;抽象思维发达,说话条理清晰,善于条分缕析的可选说明文来写;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辩议论说理的可写成议论文。然而,如果考生擅长用基本文体以外的体裁(如故事、童话、寓言、书信、日记、科幻小说等),以全新的形式组合全篇,巧思独运,文章就能够脱颖而出。
  比如1999年高考就涌现了众多结构精巧的佳作——《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高三X班主题班会)》,用会议记录稿的方式,通过主持人的话引出话题,一个个同学的发言,为中心人物“我”的阐述作了很好的铺垫;《心灵的呼唤》,写“我”移植了某歌星的记忆后,两种灵魂交锋的状况,巧用了日记体,把自我的内心剖析得真切动人,同时减少了情节过渡方面的连缀文字;《一则移植记忆的广告》,则借助广告的体式介绍记忆移植业务的注意事项、操作程序,构思奇特,形式新颖。
  又如一篇以“关心”为话题的中考作文,考生用书信的形式向政府发出一封倡议信,作者叙述自家附近一条小河的变化,用切身体会写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文章言真意切,娓娓道来,有很强的感染力。另一位同学的《我们这群少男少女》,是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文章叙述了同学们追求时尚,追求进取,却被老师一次次误会的故事,很好地反映出新世纪中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由于形式新颖活泼,内容真实感人,令读腻了一些常用文体的阅卷教师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得高分就是自然的事了。
  五、语言出“新”
  文章的艺术,主要是语言的艺术。考场话题作文要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还需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鲜活,形象、生动呢?
  一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能调动人感官体验的词句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请看2002年高考江苏省一佳作《状元凉粉》中的一段描写:“只见一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里一冲,店主操起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状胶体内,使劲搅拌,沸腾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扑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顿时烫得通红”,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可感的词句,对店主人制作凉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了店主人劳动的艰辛,以及对“我”心灵产生的强烈的震撼,为下文我的心灵作出正确抉择(“掏出身上仅剩的五元真币”“把那假币撕掉”)作了铺陈。
  二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一位小作者在题为“减负,我们有了星期天”的作文中写道:“盼悠悠,思悠悠,盼熟了三庆桂子,盼香了十里荷花,望尽了那脉脉一川秋水。终于,减负像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千呼万唤始出来,从缥渺的云端袅袅降临……我想说,减负——我爱你,从此我们有了星期天”。这段文字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添了亮色。
  三要学会通过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歌词等为文章增色。如山西一位考生在写以“家”为话题的作文时,把主题定位在台湾回归祖国的大家庭上,恰当引用了“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的歌词,引用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渐生”的古诗词名句,在大大加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深厚的古文化积累功夫。
  四是学习新词。有人曾做过统计,改革开放20年,新词增加16万。如知识经济、富姐儿、大腕、大款、快车道、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网虫等。新词和着时代的脉博,折射着生活的灵光,为作文增添了鲜活的色彩。如“一个准备高考的学生,一个学期要做11.35公斤的考卷,于是只能在课堂上想想带张软盘去冲浪”“‘克隆绵羊,没爹没娘。名人出书,一塌糊涂……’,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某某居然也克隆家长签字哎!‘小广播’大声宣布着”。例句中“冲浪”“克隆”等新词的恰当运用,可谓“庄谐之间,个性尽显”洋溢着现代校园生活的青春气息。打破了死板乏味的语言套路,使语言变得清新鲜活。
  综上所述,话题作文更多地注入了学生的创新与真情。拟题要创新,立意要创新,题材要创新,文体和语言也要创新。创新,是话题作文的本质特征;创新,是话题作文生命力之所在。教者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激活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写出创新的文章。
  ——该论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3年第9期,原题为《创新,话题作文的本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