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赏析古代诗歌阅读基本模式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古代诗歌阅读基本模式训练<br>
训 练 目 标 (之一)<br>
江苏金坛市第一中学 菜根谭<br>
1.能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br>
2.能够初步鉴赏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倾向。<br>
3.培养良好的阅读鉴赏习惯,夯实诗歌鉴赏基础。<br>
知能训练<br>
本训练共20题。共100分,每小题5分。训练时间45分钟。<br>
一、规范型试题训练(共30分,每小题5分)<br>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br>
放言之三<br>
自居易<br>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br>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br>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br>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br>
[注]钻龟与祝蓍都是古代占卜的方法。颔联作者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br>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br>
答:同意。本诗以极其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br>
<br>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br>
客中初夏<br>
司马光<br>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br>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br>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这首诗具有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br>
答:同意。形散:就天气情况而言,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br>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br>
题张十一旅舍<br>
韩 愈<br>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于初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