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
作者:新疆库尔勒华山中学高中语文组 罗玉梅 时间:2006/5/16 20:30:3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41
乍暖还寒之际,看着满世界的人们都着上了夏装,自己身上还穿着毛衣,总觉得不合适宜。所以,干脆也赶时髦,索性脱掉毛衣,顿时觉得轻松了许久,心理美滋滋的,谁知,感冒不饶人,立即跟随而上。本以为只是一点小事,不伤大雅。一觉醒来,觉得嗓子有点疼痛,喝了点水,自觉没事,于是向往常一样去上班。
走进教室,开始上课,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但自己说话累,而且发出得声音嘶哑。看着学生,我在心里同情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妈妈说不出话来,他们多么可怜。我心理在琢磨,这时课该怎样进展。我正在犹豫的时候,“安静下来,我们大家自己复习,老师病了,不要给老师添麻烦。”听到这一句温暖人心的话,我的眼角湿润了。平时自己总以为只有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才是对孩子的爱。今天学生的这一举动不正吻合(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方法吗?“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时我满意的点点头,一方面学生终于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我也可以用心窥看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多的是我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动。因为,提建议的孩子,平时非常捣蛋。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的脑海。
记得有一天我的同事借我的班试讲一下,希望学生好好配合,教师的导入,学生的精神面貌都很好,而且回答问题能切中要点,我在心理暗暗窃喜,就这样设计就行,课堂已进入了高潮,最后教师做总结便完美结束。没有预料到,这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发问,并且还滔滔不绝,还和其他同学展开了辩论,教师如果阻止他,便会让学生很失望,毕竟他们感兴趣,但让他讲下去,教师的授课内容又没法完成。当时我真恨不得捂住他的嘴巴,多次暗示他,他反而误解,以为我在表扬他,兴致更浓。结果可想而知,以失败告终。
更让人生气的是,有一天他没来上课,我正准备打电话问问他的家长。这时,他父母来了,冲我就大发脾气,说是我把他儿子逼走了。原因是昨天家长来校了解情况,我不想欺骗父母,毕竟孩子还是孩子,好好引导还来得及,于是我就把实际情况都说了,说在校不好好学习等等。而此时找不到儿子,父母这时就觉得孩子毛病不是大事,重要的是要我还人。于是,我调动班里所有的学生,通过种种方法寻找,最后在一个网吧找到。
对于这个学生,我真想好好的痛骂一顿。以发泄我的怒气。但我想到了魏书生让迟到的学生为同学唱一首歌;陶行知借四颗糖果完成对一个学生的教育。无论如何,严格不应成为我们体罚学生,滥发脾气的借口。有则寓言说得很好。它说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一个行人的衣服剥掉。于是北风拼命地刮,可是它越刮,那人却把衣服裹得越紧。而南风徐徐地吹,却最终把那人的衣服剥下来。于是我一改自己的怒气,采样这种“和风式”的教育,对他反而更关心。自此之后,他没有再给我添麻烦,我总以为他是装的,但今天这件事,终于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心中只有充满了对学生的爱,才会对学生多一分宽容,少一份抱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的闪光点;才能发现每一个丑小鸭平凡背后的闪光和失败阴影里的一丝希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