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自主招生考试:拖着一条叫“高考”的尾巴

作者: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时间:2006/5/31 12:43:1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17
  同一天,章文昕还赶去参加了上海交大的面试。交大的面试分为文科文管、理科文管、理科理工、理科生命四类31个面试专家组。为使各组专家综合考查学生的素质,每组都实行理工、人文、管理、生命、医学专家间的交叉组合。 
  经过分组抽签,章文昕被安排在第一批第一组面试。在4人小组中,她是惟一的女生。他们分到的讨论题是“就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谈谈你们的看法,形成观点后提交;如果你们是教育工作者,请对此现象提出建议”。 
  20分钟里,“面试官”只在一旁倾听。当小组提交答案之后,专家开始进行提问,要求给出一些具体的措施。章文昕的回答是:“多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比如搞古诗文诵读大赛、规范马路招牌之类的活动。” 
  接下来进行的是单独面试,5个专家同时和她交谈,5分钟自我介绍,15分钟专家提问,问题与复旦的面试差不多。“两个学校面试下来,我觉得文科的老师和理科的老师区别其实不大,他们很少站在文科、理科的角度来提问,许多问题更多体现的是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 
  面试官们问她的问题包括,“你上个寒假是如何安排时间的?是父母帮你安排的还是你自己安排?“中国中部地区的开发有哪些资源可利用?”“山东省的省会是哪里?”甚至还有“谈谈你对此次面试招生的看法,并提出建议”。 
  复旦和上海交大的面试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这让那些原本希望同时参加两校自主招生的学生们感到不满。能同日参加两校面试并最终被两校同时录取的学生只有不到10人。 
  这也是令张晓鹏教授感到遗憾的地方,他认为两所学校的面试完全可以隔两天进行,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既然同时可以报考两所大学,那主办方完全可以替考生着想,给考生更多的机会。这样加上高考,学生可以真正有3次进大学的机会。  
  4月6日,任启鸿、陈志超、林帆收到了复旦的录取通知。章文昕则同时收到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一时间,她成了学校里的名人。  [NextPage]
  试点:6年前已经开始 
  自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在江苏省进行“自主招生”试点以来,高校招生改革已经进行了6年。为什么复旦和上海交大的尝试会在今年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虽然他们还要参加全国高考,但高考的作用已经大大被淡化了。”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说。 
  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为自主招生制定了6个步骤,包括“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才能由省级招办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 
 其后3年的“自主试点”过程中,“必须参加高考”一直是高校和考生无法摆脱的限制。试点学校拥有的“自主”空间,是基于高考录取分数线向下浮动若干分数——绝大多数学校采取降20分的标准。 
  对考生来说,这意味着在高考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争取降20分的可能性。因此,众多中学和学生对此没有太大的热情。 
  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之所以能在今年获得更大的“自主”空间,与“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有关。 
  2005年2月,教育部在全国独家授权成立“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面启动从中小学到大学在内的全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2005年上海的10所民办学院向上海市提出申请,尝试性对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自主招生,完全独立命题、考试、录取,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中学的推荐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从“分数决定一切”向多元综合评价转变,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6月进行的统一高考。 
 上海市组织高校专家、中学校长、区县教育局长进行反复评议后,杉达学院、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和新侨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完全独立自主招生的权利。 
  2005年,这3所学校顺利完成了招生录取工作,但因为招生对象仅限于上海,加上民办学院社会影响不大,这场改革试验并未引起社会关注。 
 复旦大学去年9月开始和教育部、上海市政府沟通,希望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据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张晓鹏透露,在复旦的申请报告里,原本希望自主招收的500名学生无须再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但因为教育部出于种种担心而要求复旦录取的考生必须参加统一高考,并且将名额减至300名。 
  为确保试验成功,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与复旦就2006年的自主选拔前后沟通多次。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说,就招生考核等具体操作细节,三方沟通了十几次,光是方案就调整、修改了12次,最后才获得教育部、上海市批准。 
  为缓解教育部和复旦面临的压力,在复旦后面紧跟着提出同样申请的上海交大以超常规的速度获得了批准,并抢时间和复旦同时在4月1、2日举行了独立自主招生面试。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周晔认为,“这也是教育部和上海市的苦心所在,两个著名的大学同时举行这样的独立自主招生面试,可以减轻不少压力。另外两个大学不同的招生模式,也使得这次的考试更像是一次改革。无论过程怎么样,两个大学的目的都达到了,它们都招到了自己想要的学生。” 
  因此,从面试和最后录取的情况看,复旦和交大这次的考试更像是一次联动。虽然最初报名的学生人数相差较大,复旦5828名,交大是2672名,但进入到面试环节时,两校的学生数量惊人地接近,都在1200名左右,最后复旦发出了298封录取通知书,交大发出300封录取通知书。 
   有7名学生放弃被复旦录取的机会,有3名学生准备通过高考进北大、清华,3名同学被国外大学录取,还有一名学生因为同时被交大录取选择交大放弃复旦。最后,复旦共录取291人。交大最后也只录取了291人。 
  此次的自主选拔录取的582名指标将从两校今年在上海高考招生的1490名指标中扣除,复旦和上海交大在全国其他地区的招生数量不会因此有任何减少。 
  思考:从上游影响下游 
 有人把复旦此次的自主招生改革称作是“高考的破冰之旅”,蔡达峰对此很开心。他同时也有遗憾,因为这次的招生改革仍然不彻底,复旦完全独立自主招生的愿望并没有全部实现。虽然通过面试的学生们收到了复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们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必须参加6月的全国统一高考。 
  “5%的政策意义重大,虽然它还有所制约,但它给了大学一个机会,在选拔学生方面能够有所作为,慢慢地你不完全依赖于高考,途经就多样了,自己选拔就有可能了。2006年,除了原有的5%,复旦的这次自主选拔录取比例达到10%,加在一起,就是15%。那明年也许我们就能力做20%,最后达到100%。”蔡达峰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