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自主招生考试:拖着一条叫“高考”的尾巴

作者: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时间:2006/5/31 12:43:1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16
   “我觉得这个招生政策还有不明朗的地方,比如说关于高考成绩在以后专业选择和正式录取中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够明确。为保险起见,我还是会跟往常一样全力以赴准备高考。”已经被复旦录取的任启鸿说。 
  看着被录取后还是要辛苦地备考,任启鸿的母亲很心疼。“我还是希望她能好好复习,争取在高考中有个好成绩。因为是改革试点,必须参加高考,万一因为被录取了现在放松学习,高考成绩不理想,达不到一本线,那就麻烦了。” 
  林帆的母亲也有同样的担心,“知道孩子已经被录取之后我很高兴,但我现在对她的要求没有降低,毕竟考个低分进复旦也不好。” 
  对林帆这批已经被复旦和交大录取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参加高考的好处是,如果考分高,他们将获得两所大学给予的奖学金,并可能因此获得本硕连读和其他好处。当然,也有想通过高考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 
  前几年,由于报考北大、清华风险大,加很多上海学生不愿意到外地大学就读,北大、清华在上海招生名额几年不满。为了鼓励上海学生报考,上海与北大、清华合作推出“零志愿”单独录取政策。这个政策出台以后,北大、清华在上海的报考人数持续上升,甚至突破了两校的招生名额,这对上海本地高校构成了一定压力。 
  上海位育中学副校长姚国超说:“我们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北大、清华,如果他们考不上,才会将其它学校作为第一志愿。” 
  这次,复旦和上交大的“自主”抢到了“零志愿”之前。 
  即使在复旦、交大的录取通知书上签字的学生中,也有人反悔想以高考进北大、清华的。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主任沈本良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同意此次被复旦、交大的自主录取的学生,即使你在高考中填了北大清化的零志愿,也不可能再被录取。所有的考生只能被一所学校录取。一旦这个学校录取完毕之后,那么这个学生的所有材料,将不可能被后面再填报志愿的学校投档录取,这是规定。” 
  复旦预录取名单公布后第二天,在上海市教委网站的教育论坛里,一位家长根据复旦、交大的自主选拔录取情况,制作了一份最新中学“录取率”排行榜单贴了出来。 
  被复旦录取的291名学生分布在56所中学。如果除去39所上海市示范性高中,有17所普通中学甚至民办中学,为复旦输送了35名学生。 
  郑方贤发现,无论是在笔试现场还是在面试现场,总有一些老师和家长在询问刚刚参加完考试的学生,询问他们记得住的考题,一条条记录在笔记本上,准备进行研究分析。 
  “我觉得这完全是一个观念问题,还是在以应试教育的模式思考问题。这还是回到了高考升学率的价值体系中去了。”郑方贤评价说。 
  蔡达峰认为,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应该给那些搞素质教育的中学以支持,“否则再怎么喊素质教育,最后决定学生命运的还是高考分数。政府、社会、家长衡量一个学校的成绩还是看升学率。” 
  蔡达峰说:“最好更多的大学能够一起来改革,各个大学有各大学的选拔标准,中学就会开始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指挥棒多样了,高中的教育就会改变,初中也会调整,小学也会调整……” 
  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复旦大学的党委书记秦绍德说,有了今年自主选拔招生的工作经验,如果获得教育部批准,复旦将在2007年把自主选拔招生的范围扩大到全国。 
  针对复旦的乐观,上海交大副校长印杰认为,在自主招生受地域限制和招生数量限制、成本太高的前提下,此次复旦、上海交大“面试”选拔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能性不大。如果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同等水平的高校能够联合进行“面试”招生,这样的模式才可能获得推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