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印象记

作者:王远友  时间:2006/6/11 8:41:4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05
  2005年底,我乘了二十六个小时的火车,终于来到了厦门。火车站的人不如我想象的多,稀稀拉拉,让我感到这不像是经济特区。但一到大街上,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立即显出大都市的气象。
  当夜,我在所住的湖滨路乘85路车径直来到轮渡码头,终于见到了渴盼已久的鼓浪屿,它被夜色笼罩,岛屿上的灯光映出大大小小的建筑,使领馆,教堂,民居,还能隐约看到日光岩。岛的一角还有一尊高大的雕像,当是郑成功了。几束激发灯摇摆着射向夜空,更添景色的神奇迷离。
  第二天又与表弟再次来到轮渡码头,登岛浏览。岛上没有任何汽车,只有电瓶游览车环岛而行。我们向东穿街而过,一会就来到日光岩,远看很小,近看感觉很雄壮,只一块巨石直入蓝天,上顶只有一个通道,很窄。游人密织,加之门票六十,我们就没上去了,只留了一张影,便继续前行,来到海边一处浴场。不见有人下水,一试水温,确有凉意。海水湛蓝,远处有一很大岛屿,以为是金门,一问,说是漳州。要看金门岛,需在厦门岛的正东面,而鼓浪屿位于厦门东南面。
  接着我们顺时针方向沿海岸而行,经一山洞,来到又一个海滨沙滩,找一个餐馆坐下,边喝啤酒边看远处海景。只见大小渔船穿梭而行,划出一条条白色的波浪。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首歌《鼓浪屿之波》,现在就置身在此处,不觉得留连忘返。
  再向前行经过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围墙四周有很多不同风格的雕塑,很有艺术气息。但这边少有人行,再走进居民区时,人更少了。好不容易穿出来就到了码头了,一边有海洋馆,门票七十,嫌贵,又没进去。
  早知鼓浪屿是钢琴之岛,经过钢琴博物馆时没时间去看了。其实我们并不懂钢琴,也无遗憾可言。岛上很多摊点走私烟的,在内地卖几十块的烟,这里只要几块钱。让人一下想起远华走私案来,大概这也是鼓浪屿的一大特色吧。
  下午回到厦门岛来,直接到南普陀寺,这里人山人海,香火特旺。花一块钱可买一柱很粗的香。表弟的女友是佛教徒,捧着香见佛就拜。我们一旁只看不拜。但愿这里的菩萨不会因为一块钱而怪罪我们。接着就登山。这座山其实就是一座植物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树,有些树横出粗壮的枝干挡在狭窄的山路上,让人不得不低头,但没人嫌麻烦而折掉它。好不容易登上去了,站在山顶厦门全景尽收眼底。海拨只一百七十多米,便全山皆巨石,怪石,也自有其趣。
  2日晚上,在要离开厦门的前夕,我想买点什么带回去,一连看了好几家商场,只看中两件东西,一是玛瑙手镯,一般就三十元,但珠宝店同样颜色同样光泽的一只玛瑙手镯却要四百多元。便宜的一定是假,贵的太贵,不好买了。再想买一架直升飞机玩具,一问要三百多。其实的也没什么好买的,只好空手而回。
  转到一家乐器行,看中一只小提琴,那女营业员问我是不是湖北的,我惊讶地问,你哪里呀,她说是仙桃的。嗨,真是乡音辩老乡。总以为自己讲的是普通话,但总脱不掉乡音的腔。那女营业员很漂亮,称是随老公来的,老公在一家酒吧任调音师。哎,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3日下午乘上了回程的火车。车上很很挤,乘务员在兜售杂志。我见其中一本的封面上印有“我与老公的三个妻妾共住一个楼”的字眼,便买了一本,没想到那乘务员特别感动,因为他叫了几个车厢都没人搭理,便把我叫到一个空车厢,让我好好看好好睡觉。嘿,一张只一百多的硬座票便可享受几百块的软卧待遇。
  随火车一路北行,气温随之变低。提的一大包衣服一件一件地穿上,最后只剩下一个小皮包。就这样舒舒服服地到了家。厦门在脑海中的印象只剩下气候的温和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