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小说单元的教学回顾与总结
作者:佚名 时间:2006/6/20 23:38: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775
对于这个单元的教学,总体上还是应该满意的,特别是《药》这一课,尽管花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我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高二册《祝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鲁迅文章的好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对深沉而厚重的思想的向往。上完《药》以后再来讲授剩下的三篇文章,学生都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因为鲁迅他们都理解了,更何况是其它人呢。
对于本单元的其它三篇文章的教学,我都从思想的层面寻找了相应的侧重点:《陈奂生上城》,侧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农民观“,《项链》侧重于”独立人格“,《守财奴》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
从文体的层面看,小说教学应抓住”3+1“的线索,即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加上”主题“,当然,这种线索并非独立于文本之外,而是融合在文本的具体解剖过程中。
今天开始小说单元的总结,我的主要动机是想通过对小说这种文体的界定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小说的概念,一节课的时间只讲了中国小说发展的历程及代表作,学生反应非常积极,本来计划讲小说的定义及特征,结果只能拖到下节课了。
这一单元授课,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思维的火花也不断闪现,跳出了一些自己都比较满意的”名言“,跟学生开玩笑说,这是我的名言,作笔记应写上我的名字,学生欣然……
在与学生讨论玛蒂尔德幻想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人没有理想是可悲的,而只生活在理想中的人是可怜的”;讲到《守财奴》中的议论时,为了让学生区别叙述性语和议论性语言的区别,突然想到“议论是把特殊的东西普遍化,而小说是把普遍的东西典型化”。讲到葛朗台利用女儿的感情来骗取继承权,我说一般情况下,感情总是纯洁的,利用感情来牟利是最无耻的,课堂也举了一个例子,其实小孩子是最不知耻的,我不惜拿我女儿开涮,她有时候为了得到什么东西就大声哭,边哭还边偷瞟一下我,看有没有在关注她,在同情她,如果有她就哭得更大声,这其实就是在利用我们对她的感情牟利。
除了《陈奂生上城》,其它三篇文章都已经讲过两遍了,但这一次却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以往讲这些文章总是孤立地讲人物,或者说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文中的人物,而这一次讲这些文章,一般都是把人物的性格心理发展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物的心理是有其合理化的一面的。另外,把小说的人物心理与普通人、我自己和学生的心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这一点我自己是相当满意的,可能语文的生活化就体现在这里,这应该也是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个体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