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艺术是宽容
作者:新疆库尔勒华山中学高中语文组 罗玉梅 时间:2006/7/21 6:36: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988
这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椅子已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到了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的等候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也没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为寺院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的笑道 ,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让课时再也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这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设想一下除去其他因素,归结到一点:他们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的人生之舵。
可见,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自然而然的运用宽容;反之,长老若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的反省也就没有以后的故事。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难取得“不通常”的效果。其实这都涉及一个问题及管理,所谓管理说到的就是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真正上档次的管理是一门艺术。你可以把对方“管”得规规矩矩“理”得笔笔直直,但你不会运用宽容,就可能把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给泯灭,焉又有“艺术”而言?
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他给宽容的发出者也带来好心情。也许他的效应不在眼下却在将来,不管怎样都是好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摩擦,但我也希望大家的胸怀开阔一些,多学生多一些谅解,这样至少会少一些尴尬,就像我的同事一样,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心平气和问他是否需要帮助,这样至少不会有冲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