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读本》的几个疑点
作者:泉州外国语中学 王珩 时间:2006/10/8 6:22:4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23
1、第八课《唐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后句“望相似”在《唐诗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 第五十四页)中为“江月年年只相似”。《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 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9年4月第一版)的第六百四十三页选入的该诗也写作“江月年年只相似”。而读本注释中这样表述“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为宫廷娱乐歌曲。”
2、第九课《宋词四首》中的宋词实为三首:柳咏的《望海潮》、张孝祥《念奴娇》、辛弃疾《菩萨蛮.8226;书江西造口壁》。第四首不知在哪里?
3、第九课《宋词四首》中辛弃疾的《菩萨蛮.8226;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的“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一句,在《词林观止》(陈邦炎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4月版)上册的第五百二十三页、《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之《宋词三百首全译》(沙灵娜译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8月第一版)的第四百二十九页写作“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将“予”写为“余”。读本课下注释为“选自《辛弃疾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4、第五十八课《答司马谏议书》的课下注释为: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赤壁,地名,在湖北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史学家。依据这些内容来看完全可以视为此注释是“照抄”《赤壁之战》的课下注释。实际上此文应是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或者如《大学语文》中的注释“选自《王临川集》。谏议:谏议大夫的简称,是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这是一篇驳论,反驳简劲有力。本文属书信体裁,行文简练,结构紧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