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门经初窥
作者:商丘市回民中学 韩起忠 时间:2006/10/8 13:05:0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20
散文的线索通常是外显的形式。《灯》采用“物联”法,用“灯”贯串全文人事。《风景谈》假托“风景”把六个社会生活场景贯串在一起。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更是感悟线外显的语言形式。议论抒情句不但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情怀,还标志着事件的类别和层级。根据线索不但有助于把握散文的主旨,还能指导我们化脉络为纲目,弄清作品的结构、层次。
2、缘景入情。赏析散文的意境应缘景入情。要从“动情点”开掘下去发现作者情思的潜流。《灯》写道,灯光“散布一点点光和热,在一个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的眼里,心上,这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灯的光和热,能够战胜寒夜,使行路人眼里看到光亮—这是生理感觉;“心上”觉得“温暖”—这是生理感受。前者实而后者虚。由照亮眼睛到温暖心灵,正是由“感”而“悟”的起点,也是“灯”这一景物实体虚化为象征体的起点。缘景入情,即可发现作者进一步对自己的实感虚化,写所悟:作者并没有摸夜路,作为不眠人也照样感受到灯光带来的“勇气”和“温暖”,到到“安慰”和“鼓舞”,这是在“黑夜里徘徊”,“噩梦引入了迷阵”的心,“到这时才找到归路”。行文至此,“灯”才由景物实体虚化为“爱”的象征体,“光、热、寒夜、噩梦”等也随之被赋予象征义。沿着这条感情线向前走,再经过几番灯的联想,最后事实饱合、感情沸腾、思想升华,鉴赏者同作品一起达到情思的顶峰: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无限风光,令读者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
赏析散文的意境要十分重视披文入情的口子开在哪里。写景状物散文要从景物特征入手。《我的空中楼阁》中“小屋”的最大特征是“轻灵而自由”,而作者的人生理想正是“自由”。自由是景与情的相通点、结合点。记事述人散文要从典型细节入手。刘和珍的典型细节是“和蔼、微笑”。作者赞女子之勇毅、斥敌人之凶残、下劣,均据此而发。
3、合旨适境。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要以作品的题旨、情境为参照系。
如品味《拿来主义》中的一段话:“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如果只能看出动词“捧”字活画出媚外求荣者丑态就嫌不到位。原文批评“送去”的意旨在于提倡“拿来”,题旨照亮了赏析的方向,使我们对几个普通词语发生敏感并发现其新的意义和情味:这一句话中,“一路”写展出路线之长“各国”写展出地点之多,“几张”则写展品之少、二者形成强烈反差。“挂过去”是因为展品少得可怜,不够用,在一个地方挂不住,还没有挂稳只得又摘下来。“挂”的目的本来是停在那里不动供人赏玩,现在却与表示动作趋向有“动个不停”意味的“过去”一词粘在一起,应是“挂住”却“挂过去了”,两个不应拱配的词语临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活画出“大师们”因为货色少,不得不摘了挂,挂了摘的窘态,和“捧”的丑态相映成趣。没有多少东西可挂,恰是一味送去的恶果。这一评析是切合题旨的,因而是准确到位的。
又如赏析《荷塘月色》中的妙喻,写荷花如“刚出浴的美人。”文眼制约着读者想象的范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规定了全文的基调和情境,荷塘月色只给与丑恶现实格格不入的作者带来片刻的宁静、自由和淡淡的喜悦。赏析“出浴美人”这一妙喻时,可以联想“清水出芙容,天然去雕饰”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而概括出荷花的清新、质朴、纯洁、淡雅和高贵。如果再把“月光下”这一重要因素包括进来,又可想起“距离产生美”这句名言以及水中月,雾中花,灯下观美人那种朦胧美的意境。这样的赏析都是正确的,因为合于作品的旨趣。
摹绘形容。散文可以绘形绘声绘色,描摹静态动态,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达具体事物的名词、量词、富于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具有显象唤情功能可以直接唤醒请教记忆中的表象和情感。《荷塘月色》写“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弯弯”摹写单棵杨柳的柔媚,“稀疏”表现多棵杨柳的疏朗,“倩”字总写杨柳的风姿。动词“画”字尤好,它暗示眼前图景有巧夺天工的图画艺术之美。如果把“特征鲜明”和“形象生动”人为最佳描写效果,那么,运用动词、形容词应做到具体可感、准确入微。
巧拟妙喻。以人的感觉而论,诉诸视觉可以感受直观的景物形象,较容易表现,但写形容易写神难,描写视觉形象作到传神写照、形神兼备就决非易事。比喻、比拟可以传神写照,“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只要捉住喻体同本体、拟体同本体二者相似的特征,在这个结合点上叠印成亦此亦彼的模糊形象,就能产生“神似”甚至“酷肖”之感。
比喻是以物喻物,比拟是以物拟物,象征则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景物为情思。一般地说,象征体与象征义也具有一种微妙的相似关系。如茅盾笔白杨同陕北的抗日军民力争上游的精神、团结的精神、战斗的精神构成象征,就以白杨的形态特征—干、枝、叶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对抗西北风—为契机。
映衬对比。映衬通过描绘衬体为主体铺垫、渲染,使主体的特征更鲜明、突出。其中反衬手法能取得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古人就曾有“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赞语。《我的空中楼阁》先极力描绘无花树,写无花树美的姿势和精神,写无花树美丽的管理方式不逊于花。浓墨重彩的描绘皆为铺垫蓄势,然后就几笔点出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小巧;满山皆树的背景,显出小屋的小巧。映衬的作用在于借客形主,使主体的特征格外鲜明。在散文中,映衬常用来点染景物,营造氛围,烘托心境。《荷塘月色》就以景物映衬作者淡淡喜悦和淡淡哀悉。
散文是文学作品。整体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和全境的总体艺术特征对欣赏语言的艺术性有重要作用。《荷塘月色》的标题规定了全境的总特征: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文中荷塘一段决无“月光”二字,有了总体特征的提示,却能感受到月光无所不在。“明珠”写近处荷花柔和的白光,“星星”写远处荷花闪烁的微光,“凝碧的波痕”是月光在荷波上留下的印记。脱离全境很难发现这样的美。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