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有序抓复习,自主、合作备中考

作者:陈然  时间:2006/11/3 12:05:3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90
  正值中考备战时候,今年中考考什么,成了我们每位在座老师最关心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我也和大家有同样的心理。在此,请允许我把十三中中考语文复习的的一些做法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同时,也想借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以期在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群策群力、迎战中考。
  一、把握方向,明考点
  1、依据“大纲”,兼顾“课标”
  首先,我们应明确,中考命题要遵循“大纲”、“课标”,坚持“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等基本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巩固中考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和开拓创新的局面;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新生”的五个原则,中考考查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一致,因此中考必须以教学所依据的标准为依据――那就是大纲和课标。
  2、钻研考题,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中考试题追求稳中求变,变中求活。考查内容、方式是灵活的,知识能力、价值观是恒常的。掌握近年省市中考的导向趋势、热点、重点、难点及题型,对考试大有裨益。我们备课组老师们于开学之初就分析考题,尤其是本市近三年的中考题,这样就做到了胸中有数。
  二、稳扎稳打,抓考点
  中考命题重视积累、强调运用、考查能力、关注体验、鼓励创新。
  (一)重积累
  1、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等知识性题目需要有充分的积累。对这部分知识我们备课组集体备课,老师们分头归纳整理,复习巩固后以活页作业形式对学生复习进行检测,查缺补漏并识记。
  2、要掌握课内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这是读懂文言文必须储备的知识。文言文的复习,我们加强集体备课、听课、议课、改进课,并形成复习模式:扎实课内――拓展课外。
  3、阅读课标中要求阅读的读物,总结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性格、精彩片段等落实名著阅读。
  (二)重应用
  近年中考非常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如仿写、诗词赏析、信息提取、概括与研究、图表解读与数据分析、对联知识运用、口语交际等。题型丰富多彩。2005年本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就有图表解读(申奥徽标)。这类题型灵活,我们进行了分类强化训练。
  1、利用课前三分钟,有计划地强化训练口头语言表达。
  2、明确解题重心放在语境分析和语言表达上,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和解题方法。
  3、特别强调联系现实生活,写出对生活的真体验。
  (三)重能力
  现代文阅读复习着重四种能力:
  1、整体感知能力:注重文章中的那些关键句,如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主要在记叙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语句。它们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2、审察题目的能力:审察题目,就是揣摩题目中重要信息的含义,了解问题的指向,明确答题的要求,并据此确定阅读的范围,答题的思路。
  3、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的正误,关系到答案的正误。要学会分辨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理清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4、语言表述的能力:语言表述是答题的最后一关,不仅要求形成的答案要点完备,而且要求语言通畅,简洁明了。
  现代文阅读复习时应树立两种意识,即“原文意识”和“整体意识”。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阅读试题答案都应该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和理由。对于主干性的阅读试题,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解答,要根据试题要求,完成筛选出相关内容要点。
  (四)重体验
  语文试题分值作文最高,加强作文复习训练是我们复习中的重头戏。
  好的作文,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写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情。我们在作文复习中强调,一定要在选材、立意、构思、细节(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方面下功夫、有亮点。
  作文复习训练我们用方法一多实践一重讲评,从命题、开头、内容、点题等方面着重训练。
  同时,我们同样重视作文命题方式和评分标准,让训练有的放矢。
  三、群策群力,攻考点
  1、领导重视。市、区两级教研室的领导亲临指导;学校政策向初四倾斜,尤其在初四集体课时,教研组长亲自参与,指点迷津。
  2、备课组老师们精诚合作。备课组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特别重视集体备课、讲课、评课、改进课、收效较好。
  3、师生共同参与、体现以学为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尊重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复习中分层备课、分层提出复习要求、课上分层提问、分层辅导,复习效果明显。
  复习有法,但无定法。但我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我区06年中考语文的灿烂辉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