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理由都不能让好教师进城搬石头
作者:岳建国 时间:2006/11/7 13:33:42 来源:北京青年报转载 人气:420
这是一则让无数网友万分悲怆、让教育改革蒙羞的丑闻。由于“文革”中培养教师的中高等院校统统停办,教师的源头从此中断;又因为强制性地要求农村村村办初中,导致教师严重缺乏。于是,由农民或者国家出钱聘请的代课老师和民办教师一起走上历史舞台并不断补充。几十年来,公办教师和民办、代课教师之间在地位、待遇方面存在的双轨制现象,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不公。改革开放后,国家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长期进行的改革,就是要破除这种双轨制,让最好的教师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可是,改革的过程中竟然出现了与改革宗旨背道而驰的“惠志敏现象”!
让我们看看“惠志敏们”是怎样一种人:代课教师任教的学校都是地处偏僻农村、条件差、公办老师不愿去的学校;他们的工资待遇连公办教师的一半都达不到,但他们默默地忍受了;因公办教师一般都担任着领导职务,代课教师都在一线教学,并且教课最多;因端着“泥饭碗”,他们教学更认真,更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老实做人,竞争压力最大,因此他们大多成绩突出,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公办老师有机会就找关系进城,他们只能坚守阵地;公办教师有着很多的评模、评职称、晋级机会,他们却没有,唯一的希望就是转正,哪怕拿最低的工资都很高兴……就惠志敏这类人来说,他们已经将自己一生最好的年华、最旺盛的精力和才智都献给了教师事业,在他们的身体已被透支,已经没有能力再学习其他生存本领的时候,如果被旨在打破教师身份双轨制的改革所抛弃,这是任何理由都不能掩盖的巨大失误!
有人会说,再好的改革措施也会出现纰漏,也会有人为此付出代价,何况惠志敏在最后一次转正考试中分数不够。但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目前中考、高考加分的名堂那么多,为啥就没人给代课教师转正的条件中设置加分的条款,预防优秀教师名落孙山?这不是人为的失误吗?再说,在民办或代课教师转正的过程中,一些不符合报名身份的人都在某些官员的“行政手段”“调节”下而过关,为何对他如此苛刻?请问当地的教育官员们,对于惠志敏这个老古董级别的、曾给你们带来巨大荣誉的代课教师,你们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情况,硬着手腕将他踢出教育队伍,让最应享受改革成果的人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其公平何在?良心何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