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中国古典诗词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2/3 16:13:0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511
                            一、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些诗词可人为地分为好几大类,其中有一类便是“酒诗”,何为酒诗,我猜想这大抵就是含有酒的意象的一类诗吧。诗中有酒,酒中带诗。现在我想就诗中酒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愚见。 
  诗中酒,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忝,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股纯朴自然的酒风向我们迎面扑来,田园派诗人孟浩然陶醉在浓郁的农村生活情趣中时,也不忘添酒助兴,──酒能分享人间喜悦啊! 
  再举几个例子: 
  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中的“酒”能传达情侣之间的爱意,“诗中酒”能化为情人间的甜言蜜语。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话别诗中,都是以酒饯行,如王维的《谓城曲》:“谓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杯酒,送去了对友人的关怀之意,烈酒暖和了西去故人那凄凉寂寞的心。 
  以上足以道出了一点:酒是人们交流感情的一种工具,能传达友人、恋人们之间深厚、亲密的感情。 
  但有时酒香中也免不了带着点苦涩,李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李白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发冲冠的形象,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顺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题中一个“独”字,道出了李白的孤寂,引出的便是他饮酒的情节,酒便是诗的一个线索,酒因、酒前、酒时、酒后,一个个片断似被“酒”字串成了一串珠。 
  另外《将近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和《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干,玉盘珍馐值万钱。”等等,都无不证明酒对于李白来说是多么重要,酒便是“诗仙”思想的依托和精神的归宿了。 
  唐朝的酒诗很多,宋朝的酒词也不少。 
  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中男主人忠于爱情,为迷恋自己的心上人,而借酒消愁,但岂知借酒消愁愁更愁,点滴酒水引发的醉意,更能燃起男主人公的眷恋之火。 
  “诗圣”杜甫的爱国之情,无人不晓,他也会在酒意未消之时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忧郁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忧国忧民之情,酒中自现啊! 
                              二、
  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浣溪沙/苏轼 
  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初到黄州/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杂诗/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观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在诗人的眼中大多是忧愁的寄托。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却发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感慨。 
  酒确实可以教人暂时忘却苦痛,于是便有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爽。然而“酒入愁肠”,浇不去的仍是满腹心酸。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