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歌手与哲人
作者:不详 时间:2006/12/18 12:22: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47
“让我所有的诗歌,聚集起不同的调子,在我向你合什膜拜之中,成为一股洪流,倾注入静寂的大海。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什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
泰戈尔后斯的诗作,有《白鹤》、《森森之声》等集。而1913年出版的英文本《新月集》,文字清丽如安徒生的童话,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特殊的深远的影响。他逝世前半年之作共15首,后收入《最后的作品》一集中。
“要讲述一些想象出来的事,印度人是举世无双的”,一位古希腊旅行家如是说。泰戈尔是最早讲出符合"现代"意义的印度故事的大师。他的小说创作成就堪与诗歌媲美。中长篇小说的杰作包括《沉船》、《家庭与世界》,当然还有《戈拉》。短篇小说中,最出色的篇目有《摩诃摩耶》、《素芭》等。
《沉船》是泰戈尔最受欢迎的长篇之一。它情节变化大,文字晓畅。以认错了人这一线索,表现主人公拉麦希失去命运带着他生活中的两位姑娘的爱,迎接希望之船的沉没这一悲剧性的故事。《沉船》发表于1906年。
而另一部长篇《戈拉》,为泰戈尔奠定了现代印度首屈一指的小说家的地位。即便他只写了《戈拉》这一部作品,他的这种地位也是无可置疑的。《戈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教派等方面的争端。人们希望在一部名著中看到的一切,这部小说几乎无一不具:出色的人物刻画;自始至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流畅优美如诗一般的语言,以及令人折服的真实性。这些描绘同样可以从《战争与和平》中找到。这两部伟大的作品都得了永久的艺术魅力。
《戈拉》发表于1910年,正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时期。这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印度民族解放战士戈拉这一光辉艺术形象。这是一位知识渊博、高瞻远瞩、勇于行动的印度青年。他对印度教的热爱是与他对祖国的热爱密不可分的。最后为了后者。他毅然走向了新印度教派,为真理而获得“新生”。通过戈拉这一人物,作者歌颂了新印度教派教徒的爱国行动和对祖国自由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批判了传统的落后思想。泰戈尔借主人公之国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我现在真正有权利为印度效劳了。我今天才真正成了一个印度人。对我来说,印度教、穆斯林、基督教之间而含没有矛盾冲突了。”
泰戈尔反映妇女问题的短篇小说《摩诃摩耶》以它悲剧性的情节扣人心弦,洵属佳作。
泰戈尔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戏剧。这些戏剧同他的诗歌一样出类拔萃。他留下的38部剧作几乎囊括所有戏剧形式--悲剧、喜剧、谐剧、寓言剧、舞剧、独角戏等等。其中最优秀的,有《大自然的报复》、《牺牲》、《红夹竹桃》、《首陀罗友朗》等。
《牺牲》一剧,一些批评家称其为印度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剧作。该剧的人物鲜明、构思奇巧,多种戏剧冲突重迭出现而不影响全剧的统一。剧中国王和王后因献祭而发生冲突,王后支持祭司与丈夫作对。 神庙管事贾亚希玛答应除掉国王, 却又下不了手。后来王后、祭司等阴谋败露。贾亚希玛自刎,实践了献王室之血于迦利女神像前的诺言。《牺牲》剧情冲突激烈,在国王与王后的冲突之中,表现了基于同情的人性普遍法则与传统仪礼主义礼法之间的较量。贾亚希玛失败了,但他的死决定性地(同时也是悲剧性地)取得了冲突的解决。
从某些角度看,《红夹竹桃》一剧堪称泰戈尔戏剧艺术的高峰之一。该剧里,对残酷无情的社会制度的痛斥与重申爱情的伟力的主张结合在一起。剧中女主人公南妮与情人伦扬反对国王的暴政,她进谒国王并被后者所迷恋。国王得悉南妮已有情人后大怒,中断会见。伦扬与国王格半失败而殉难,他的死促成国王的真诚悔悟,泰然面对御林军的倒戈宣战。南妮的形象是泰戈尔剧中女性角色里最独特的一个,她美丽而刚毅,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泰戈尔也是一位音乐和绘画艺术大师。他说:“从与音乐的接触中我找到了心灵难以接近的最 高主宰。” 他写了上千首歌词并为大多数谱了曲,前面提到的印度国歌《印度的命运之神》就是他脍炙人口的佳作之一。 从巴德玛河、恒河上的艄公, 到井边取水的姑娘、浪迹四方的歌手、农妇、纺织娘--一切凡人琐事都被他谱写为生命乐章。
泰戈尔自幼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对印度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也领会深透,这使他在音乐作品上的收获同文学上一样让人惊叹。
泰戈尔67岁时开始作画,在他一生的最后12年中创作出了数千幅。他的画,线条保持着书法的特点而更挺拔,更明快;所用颜料鲜艳、透明。1932年后他才开始用不透明的颜料。他从不用自然景物入画,而近于抽象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可以被看作开创印度现代艺术新纪元的前驱。
当然,一个作家创作数量如此巨大,而创作生涯如此漫长(60余年),其作品质量不可避免地参差不齐。泰戈尔的许多诗、歌、绘画和小说将会被忘记,但是那另一部分作品,就其伟大意义而言,无疑将会永垂不朽。这部作品,是印度文学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神敬重我的工作,但他喜爱我歌唱。”(泰戈尔)
“东方圣人”:地位与影响
综观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一生,他的创作活动领域是如此宽广,对印度、对世界的影响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近现代印度史上的地位,也许只有圣雄甘地才可以匹敌。
事实上,甘地本人就是最早认识泰戈尔的影响远远超出其创作范围的人之一。圣雄盛赞罗宾德拉纳特为"伟大的哨后",印度荣誉的守护者。而今,泰戈尔在人们的记忆中已不再仅仅是一位大诗人,他作为一位伟大哲人、思想家的地位也日益得到公认。任何对泰戈尔的全部贡献加以评价的活动,都必不可少地包括对其哲学世界观、宗教思想和教育观点的研究,而不能单单着眼于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在本文《歌手之路》和《尚迪尼克坦生活场景》等节中对他各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已经做了一粗浅的勾勒。下面我们仍然回到泰戈尔的文学艺术上来。
泰戈尔给人们的主要印象当然是一位文艺巨人。他的思想和感情在诗、歌、画中得到了优雅而自然的抒发,使他集歌手与哲人于一身。他的作品,单从卷帙量上也足以惊人。
在孟加拉,农夫们、船工们交口传唱泰戈尔那些动人的诗篇和歌曲。从13世纪的阿米尔•库斯洛之后,印度没有产生过一位像泰戈尔那样,在音乐与诗歌两在艺术领域都做出如此伟大贡献的一在才。如同歌德影响了他好个时代的德国文学一样,泰戈尔作为文坛泰斗也深刻影响了印度现代文学。整整一代作家创作都带有他的特征,而且这种影响无疑还会永远持续下去。
进入世界文坛之后,泰戈尔的影响开始超出国境,波及四海。他的作品本世纪初就已开始与中国读者见面。"五四"以后,他的作品不少英译本,被转译成汉语介绍给文学界,尤其是那些清新隽永、韵味远穷的小诗,更是风靡一时,对中国现代作家如冰心、郑振铎、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早期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几十年来,泰戈尔一直是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于1924年曾访华,由才女林徽音作陪、徐志摩作翻译,传为一时佳话。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