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常见类型及命题形式
作者:河北魏县第一中学 张晓耕 庞继红 时间:2006/12/28 7:27:2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353
1、惯用语
是一般人所熟悉的现成的固定词组,它常常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具有简明生动、准确形象、通俗有趣的特点。
如:碰钉子(常用来形容做事不顺利,遭遇挫折)
磨洋工(常用来形容拖延或浪费时间)
2、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具有形象生动、具体通俗、音调和谐的特点。
具体类型有:
①农谚
是农民生产经验的概括总结,大多数符合科学原理,对农业生产有着指导作用。如: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②讽诫谚
是对坏人坏事进行嘲讽,对好人好事进行赞扬,教人们如何接人待物的哲理性语句。
如:聪明在于勤奋,智慧在于积累。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③风土谚
是反映某一地方风土人情、景物、特产等的哲理性语句。
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南人吃米,北人吃麦。
④生活知识谚
是反映生活各方面知识的哲理性语句。
如:八成饱健身,十成饱伤身。
戒掉烟和酒,活到九十九。
3、歇后语
是口语型的定型的现成话,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成语,通常把一个成语的意义分做前后两部分说出来,前一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使用它,会使语言生动、诙谐、富于情趣。
具体类型有:
①比喻式
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说明。
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②双关式
前一部分说明与所要说的东西不相干,只是说明部分与所要说的事物的名称是同音,形成双关语。
如:四两棉花——弹(谈)不上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4、格言
是具有教育和警策意义的句子。一般是出于名人之口,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内容精辟、促人警省,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特点。
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满招损,谦受益。
二、高考题型预测
(一)客观题
1、情境型:此类型的题多把熟语置于具体的语境中,以考查熟语的运用是否正确的形式出现,能力等级为D级。如:
下列句子中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
B、现在有的同学写得文章很长,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C、他们做战极为英勇,接连击退了敌人十数次进攻。但终因双手难敌四拳,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D、他本来设想得非常完美的事,不料想一开口就碰了钉子。
答案:B
2、语义型:此类型题是考查学生熟语之间转换的能力,实质是考查对熟语的理解程度,能力等级为B级。如:
如把句中画线词语换成成语,改换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掌班的说:“……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都是呱呱叫,超等第一的角色。”(换为“出类拔萃”)
B、他神情严肃地说:“你这样白天黑夜连轴转,当心损害了身体。”(换为“通宵达旦”)
C、躲过了风暴,又遭了雨,那个私立中学因连续的意外事故,发不出薪水了。(换为“祸不单行”)
D、“光想吃现成饭不行,你还得仔细想想。”(换为“坐享其成”)
答案:B
3、填充型:此类型题是让学生为具体语境选择最恰当的熟语,能力等级为B级。如:
下面的两个句子,横线上填上哪一组的熟语最恰当:
①我的信竟入于被装裱之列,殊出意外, ,姑且不管,但日下劳民伤财,为可惜耳。
②被窝里不见了针,不是婆婆就是孙,咱村上会写字的人, ¬¬¬ 的,把笔迹拿来对对,不一下就明白了吗?
A、丑声远播/黄狗撒尿——有数的几点儿
B、猫头鹰报喜——丑名在外/寥若晨星
C、遗臭万年/扳着脚指头——数得清
D、墙头栽菜——坏名在外/屈指可数
答案:C
(二)主观题
1、语义型:此类型题是考查学生对熟语意义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等级为D级。如:
把下面句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成语(答案写在括号里)
①事情也只得这样办,索性解决一下,省得天天穷于应付,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
②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
③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窗户说亮话,又有何妨。( )
④“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
答案:①劳而无功②吹毛求疵③直言不讳④沆瀣一气
2、填充型:此类型题考查学生对熟语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等级为A和B等级。
如:
在下面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把成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①、 ,失之东隅, ②、 ,形影相吊
③、 ,已所不欲, ④、 ,渔翁得利
答案:①收之桑榆②茕茕孑立③勿施于人④鹬蚌相争
再如:
写出与下列成语结构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成语:
①守株待兔——( )
②雪中送炭——( )
③愚公移山——( )
④五湖四海——( )
答案:①缘木求鱼②锦上添花③精卫填海④万水千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