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分包容给孩子
作者:gpdai 时间:2006/12/30 7:15: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48
“我站在高山之巅……” 男同学的朗读很有气势,同学们似乎都感受到了母亲河的伟大与坚强。突然,一个男生在朗读“啊,黄河”时,有意把平声“啊”(ā)。念成上声“啊(ǎ)。听到这意外的声音,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朗读也中断了,好不容易创设起来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被破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我很是恼怒,抬眼看那个故意念错字的同学,他正得意的看着我。又是他,陈佳鋆,一堂课不惹出点事,他就觉得难受,唯恐天下不乱。
就在我快要发火的时候,同样的一幕突然闪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一星期前的一堂语文课,我们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当学到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时,全班同学都沉浸在伤感与悲哀中。突然陈佳鋆冒出一句:“她老爹死翘翘了。”全班哄堂大笑,当时的我愤怒极了,想都没想,劈头盖脸狠狠的一顿批评,结果,课堂气氛荡然无存,学生慑于我的愤怒,都不敢笑了,然而再也走不进先前所体会到的这种情感了,而我也没有了上课的兴趣,两败俱伤。
今天,这一幕又出现了。
怎么办?很多念头从我脑中闪过,我暗暗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再发怒,否则又是两败俱伤。见我冷冷的不说话,全班学生都安静了下来,紧张的看着我。我不动声色的看了看陈佳鋆,他正无所谓的看着我,脸上似笑非笑,似乎还为自己的这种另类表现很是满意。
我平静的问全班同学:“同学们,《黄河颂》创作于什么年代,为什么而创作?”
因为先前已做过很多铺垫,马上有同学举手说:“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为鼓舞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作的。”
又一个同学举手补充说:“这首歌很好的激发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不错”我肯定学生的回答,继续说:“请同学们静静的,静静的想一想,让我们把历史倒退到1938年,在座的每位同学都会在这个时候做些什么?”
马上有同学举手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很好”我继续问:“假如此时我们正在学习唱抗日救亡歌曲,假如刚才这一幕出现在那个时候,同学们,你们会笑吗?”
学生一片安静。
“汉奸!”有同学在下面小声说:
“赶出去,把这个民族败类赶出去!”一个男同学站起来激动的大声说。
这时我偷偷地观察陈佳鋆脸上的表情,此时的他,脸上的得意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涨红了的脸。
而后,又有几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看看学生说的差不多了,我开始动情的说:“其实,陈佳鋆同学在这么读的时候,并没有想的这么多,他只是一时的好玩罢了,我想他肯定没想到这一点。”说到这儿,我看看陈佳鋆,他满脸的感激,于是我继续声情并茂的说,“可我们每一位同学却必须明白,是谁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的民族并没有强大到无人欺辱,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侮我们。今天的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挤身世界强国之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看着全班同学严肃认真的样子,我想,这个时候,重新安排学生朗读应该是不错的机会。于是全班同学以更高昂的激情开始朗读《黄河颂》,而此时,我听到了一个特别铿锵有力的声音,正是刚才有意捣乱的陈佳鋆。
在这个意外处理中,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进行简单的呵斥,而是努力把这意外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尽力避免课堂混乱,同时对于他的这种捣乱行为,我努力表示包容、理解与接纳。在陈佳鋆后来的朗读表现中,明显看出,他在为自己先前另类的表现惭愧,课后,他主动向我表示歉意,“感谢老师的包容!”这可是他第一次主动承认自己的错,实是难能可贵。
孩子毕竟是孩子,当课堂出现意外的时候,多一份宽容给孩子也许比批评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