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的声音:2007年,我想对中国教育说

作者:佚名  时间:2007/2/4 10:48: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94

 
  一个家长的心愿:2007年,学费降下来,消费明起来

  在新的一年里,人们总是习惯的打算些什么。作为孩子的家长在这点上更是计划多多,而这里更多的是一些很朴实而又与孩子、家庭、父母息息相关的愿望。
  一、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现在的孩子们上学,周围就像是布满了猎人的陷阱一样,到处是安全隐患。早晨出门有交通安全隐患,尽管有小黄帽戴在头上,可谁就能保证没有飞来横祸呢?看看过去的一年,有多少孩子死伤在上下学的路上,有多少孩子被无辜的夺去生命。为了孩子能安全上下学,多少家庭为此伤透脑筋,有的不得不把年迈的父母当作孩子上下学的保镖兼看护,还有些家庭专门为孩子的上下学问题雇佣保姆。
  孩子在学校上学也有很多安全隐患,学校踩踏事故频频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屡屡暴光,在学校磕着碰着那就更不必说了,每年各学校的大小安全事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每天能看见孩子安然无恙的回到家里,这首先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所谓安全无小事,孩子的安全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一个孩子只是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就是这个家庭的百分之百。还是希望学校和老师把学生的安全多放在心上,毕竟孩子的安全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
  二、 扎扎实实减负,认认真真落实
  减负的口号喊的多少年了,孩子的书包越减越重,作业越减越多,在校时间越减越长。尤其是快到考试了,课业负担好象都变本加厉的来要孩子的时间、精力,这个也要考试,那个也要考试,这个分数重要,那个分数也不能放低。到底是家长在乎分数,还是老师在乎分数呢?我们的家长看孩子的成绩大多是通过分数,而领导考察教师的业绩也是通过分数,于是老师、家长一起把应试教育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可背后的那些“无形的手”才是真正的元凶啊。
  补课的影子挥不去,斩不断。尽管大小文件的出台在挟制各种补课现象,可补课依旧盛行,从校园搬到校外,从课堂搬到家中,从平时搬到节假日,补声不断。老师忙着跑场子,学生忙着赶场子。补来补去为的是什么?老师的腰包鼓了,孩子的知识鼓了吗?
  看见孩子每天在灯下奋战到深夜,家长心疼;看到孩子早晨不能睡到自然醒,家长心疼;看到孩子肩上的书包要把书包撑破,家长心疼,看见孩子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习题考卷,家长心疼……什么时候能让孩子感受一下轻松上学的滋味呢?这恐怕是所有孩子和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三、 需要更多鼓励,杜绝校园暴力
  好孩子是在鼓励声中成长起来的,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确实不假,这个好不一定就是成绩好,它包括孩子各方面的素养、能力、意志、品质。优点是强化出来的,缺点也是强化出来的,这点是无疑的。老师在学校的工作很辛苦,家长理解。可家长更希望老师有一颗爱心,不要因为孩子的种种缺点就把孩子当出气筒,非打既骂,不是冷眼相对就是恶语相加,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每天再老师的谩骂和无视中度过的孩子,心里该有多大的阴影啊。
  校园暴力时有发生,谁都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校园暴力的对象,不管施暴的是老师还是同学。家长更希望老师能够以德服人,希望孩子的老师都是身正为范的德育模范,不要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使用暴力的恶魔,甚至出现对学生别有用心的色魔。孩子的成长环境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使她变得纯净起来。
  四,多一些人性化教育,培养自主独立的学生
  现在的教育让学生很难有自己的个性及特点,这是我们国家教育存在的一大特点,但不是优点。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教育这个熔炉中逐渐把自己原有的一些锐气、灵气、勇气消磨怠尽,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见的结果。社会需要的是多种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超前这个时代而不是置后与她。尤其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孩子到底能在大学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能让自己将来独立于社会。我们国家缺乏的是有用的人才,而这些有用的人才自然是出自于我们的学校教育。
  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大环境中能够培养信心、勇气、文明、积极、乐观、感恩等意志品质,这些不仅仅来自教材的编排,更多的来自平时的点滴积累 。家长不希望孩子是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是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拥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家庭、个人有责任感。人性化的教育应该更多的出现在孩子的周围,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五,学费降下来,消费明起来
  2006年国家有许多针对学费的新政策出台,农村孩子减免学杂费用;大学要以培养成本核定学费标准等等,这些都是好消息。可实施起来是不是能够落实到位呢?这个还要拭目以待。孩子上学的费用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一项重要开支,甚至因为培养孩子的成本高而推进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很多家庭因为养不起孩子而发弃生育二胎和推迟生育。可见孩子的教育费用确实是一个家庭很沉重的负担了。
  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家长就面临高额学费的问题,如果要选择较好的幼儿园那还得再多付一些费用。中小学虽然是义务教育,可仍然存在的乱收费、择校费等也让家长颇感头疼,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他们为城市建设付出了很多,可城市能给予他们的却很少,甚至还要从他们的身上再剥削一层,这对于那些农民工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希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跟多一些,尤其是基础教育,逐步改善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为享受资源而付出更高的代价。“重点学校”“重点班”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的消失,不要让家长再为孩子的择校问题大伤脑筋、大掏腰包。让我们的教育也能够明明白白消费,让老百姓能够花少量的钱得到更多的教育。

  一个校长的心愿:2007年,需要对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做出反省

  2006年的中国教育无疑是在一场没有头绪的纷争中纠缠着一路磕磕绊绊走到07年的。
  教授生活捉襟见肘,满腹牢骚埋怨,大众抱怨着学费的高昂难以负担,学生毕业失业就业难,杀猪卖肉,陪聊为业,我们的校长在想些什么?
  一个大的城市没有学校是谈不上什么文化气息和人文氛围的,所以好的学校,通常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而如何让这一文化象征体现出来实质的精神,校长的管理方法和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体制的改革一直在继续着,一个体制无论再完美,再周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这个体制也只能是躺在纸上的一些文字,没有创新思想和前瞻眼光的校长是不可能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让自己管理的学校持续完善的发展的。
  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小范围的学校管理,而是对学生,对社会,对大众的服务上是否能够得到认可,而校长单纯作为一个管理者而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服务者,是不适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的,更不可能让学校在自己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下持续发展下去。
  任何服务首先必须是以人为本 ,学校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发展的需要为主,以社会的需要为主,给教师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而当今的学校管理者有多少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服务者来为大众,为师生,为社会服务的?
  上千万的学校大门里面是拥挤杂乱的学生宿舍,几百万的观光电梯背后只能看到教师那微薄的薪水,几十亩的高尔夫球场旁边是那设备短缺的实验室,投资数千万,设计要使用百年的教学楼只用了区区13年,这时候作为一个管理者,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你们的管理规划是不是脱离了我们现实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是否需要你们所做的这些事情?
  任何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事物都不可能被大众认可的。任何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教育思路都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校管理者都缺乏一种求真精神 ,在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更多的学校管理者象是一个企业家而不象是一个校长,只算计着学校的经济效益和开支比例,思考着如何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和如何吸引大众的关注,却没有想过怎么提高自己的教育影响力,怎么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质量来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所以现在很多的学校教育出的学生也只知道名利,只想着如何保障自己的个人利益。
  一个学校管理者的思想只思考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是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的,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最先改革的,应该是直接管理学校的那些校长的管理思想。
  求真,务实,创新,很多管理者都知道,但很多管理者都没有做到。
  我们的校长需要对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做出反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