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2007年福建省泉州市高考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2007年高考福建语文卷命题趋势探讨及复习策略
――在2007年福建省泉州市高考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泉州中学 王涛
这是我们一年一度的盛会,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座谈福建省语文高考的话题。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应该是全市高中语文教学同仁共同去面对和深入探讨并且未必能取得确切结果的一个命题。教科所纪老师要求我作这样一个代表发言,大概跟我校这几年来的高考成绩稳步崛起有关。于是我查阅我校这些年的语文单科高考均分,并且召集了这两年来任教高三语文学科的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一起来探讨这个命题,然后做了一个大致的记录。我今天只是把我校老师讨论的结果给各位同仁做一汇报,侧重谈几点我校高三这一年正在做和将会采取的措施,以资参考和批评指正。
2006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结构、题型、难度都与福建省出台的《自行命题考试说明》吻合,语基不再单列考试,作文分值为70分等等。试卷难易适中,充分体现“稳定、发展”的命题思路。如无特别申明,07年应当沿袭06年的试卷模式,具体出题时坚持稳重求变、变中求新。福建师大附中薛章辉老师说:外行看变化大,内行看没变化。认真做好试卷的几个模块,着力培养语文能力与素养,以不变应万变,就是我们制胜的法宝。
选材:稳定而开放,趋向多元
文章阅读的选材显得稳定,近几年来都保持科技文和社科文并重的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2004年,科技文和社科文差不多各是一半。2005年虽然科技文多于社科文,但2006年社科文多于科技文。不论是社科文还是科技文选的都是反映前沿科技发现或与当前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明年应当还会继续延续去年的成熟模式,科技文和社科文各出一题。
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材也较稳定,近几年来选的大多是现当代散文,这是因为散文讲究含蓄隽永,语言生动形象,又讲究精练,便于试题的设计。但稳定中也呈现出开放的态势来。2004年和2005年选的都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而2006年打破了这种态势,开始选外国文学作品了,如湖北卷选的是法国都德的散文《从阿尔卑斯山归来》,浙江卷选的是法国米o图尼埃的散文《平面的生活》。2006年福建仍是沿用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选取的是梁遇春的《泪与笑》,但是我们仍要做好可能改变的准备。
文言文阅读在恪守“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原则的基础上,各地选材逐渐趋向多元,不再局限于选人物传记类的短文。首先打破这一局面的是2004年的湖南卷,它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的是苏轼的散文《放鹤亭记》。2006年选材的多元性进一步得到发展,除全国卷和福建卷等仍旧选人物传记外,浙江卷选的是明代方孝孺的散文《蚊对》,湖北卷选的是《颜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