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中的哲学寓意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12 11:16: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68
  优秀大学的校训 ,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具有高度警示意义的语言。这些优秀的校训,既深刻地激励着莘 莘学子 ,也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们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 我经常就一些大学的校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这些富有智慧的语言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和对人类优秀文明的追求。下面就以六所大学的校训为例 ,作一简单的分析 ,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 " 与柏拉图为友 , 与亚里士多德 为友 , 更要与真理为友 " 。这句流传了300 多年的校训直到今天仍然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悠长的人文精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感召。与两位伟人为友 ,告诫学生不要忘记历史 ,不要割断与历史的联系 , 要继承 ,要创新 ,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待人类文明。 而 " 更要与真理为友 " 则教育我们 ,一方面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人类文明 , 要批判 , 要创新 ,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 把握真理 , 并且坚持真理 , 达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清华大学的著名校训 "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 源出自《周易》 :"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 乾卦 ),"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 坤卦 ) 。意谓 : 天 ( 即自然 ) 的运动刚强劲健 ,相应于此 ,君子应刚毅坚卓 ,愤发图强 ;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 ,君子应增厚美德 , 容载万物。 " 天行健 " 一语道破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道理 ," 自强不息 "中的不息强调了人的持续不断地发展。而 " 自强 " 一词则强调了人类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因 , 揭示了个人的发展关键是靠自身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了 " 取兼窑并包之意 , 循思想自由原则 " 的北京大学校训。在 " 兼容并包 , 思想自由 " 的指导下 ,北大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改革 , 一跃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阵地 , 成为世界有名的大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这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所以我们要承认矛盾 ,揭露矛盾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另外,矛盾还具有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思想领域内 , 也存在着不同观点的对立统一,没有完全封闭、纯而又纯的理论学说 ,作为思想发展载体的大学 ,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理论的共同存在。这就是 " 兼容并包 " 的基本含义。在这些不同的理论当中 ,当然存在着碰撞和斗争 , 但这种思想领域中的斗争 ,不同于政治、军事领域中的斗争 , 它有其斗争方式上的特殊性 ,这种斗争的方式主要是争论、辩驳、批评等等 , 以此达到错误思想消亡 ,正确思想树立的目的。这些方式不同于政治领域中的打倒、压制 , 更不同于军事领域中的强行消灭。允许不同思想的自由斗争 , 就是 " 思想自由 " 的本质要求。
  山东大学的校训是 " 气有浩然 , 学无止境 ", 这是一则很有魄力 ,非常大气的校训。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错误的思想意识。 " 气有浩然 " 强调人应该有高尚的精神风貌 , 树立浩然正气 ,反对歪风邪气 ,从而在实践中正确改造世界、改造自身 ,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人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 , 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永无止境 ,所以在学习上必须不断进取 ,持之以恒。而山东大学 " 学无止境 " 的校训就是对莘莘学子的谆谆教导。这则校训对仗很工整、很简沽 ,但却很有力度 , 用非常艺术的语言揭示了哲学的至理 ,读来确实振聋发聩。
  南京大学的校训是 " 诚朴雄伟 , 励学敦行 ", 她的寓意也很深刻。 " 诚朴 " 强调的是人的品格 ,既要真诚 , 又要朴实。之所以要真诚 ,就是因为世界本就是一个客观的世界 , 主观决定客观 ,违背客观真实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之所以要朴实 ,是因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作为一名人民的大学生,当然不能脱离人民,应该永远保持劳动者的朴实本色。至于“雄伟”一词,依我的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学生在思想境界上的起点要高,要有崇高的理想;二是指大学生应该注重个人的修养,在自己的身上应该不断培养一种顶天立地的卓越气质。崇高的理想和卓越的气质当然是意识的东西 , 但这种正确的思想意识会推动个人的成长、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然是应该提倡的。 " 诚朴 " 源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 而 " 雄伟 " 则源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 励学 " 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真理 ," 敦行 " 则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实践。 " 励学敦行 " 非常明确地指出要在 " 认识 " 和 " 实践 " 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真正的成果。整则校训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 真是一则伟大而科学的校训。
  南开大学的校训是 " 允公允能 , 日新月异 " 。这里 的 " 允 " 有 " 诚信、真实 " 的意思。所以 " 允公允能 " 指的是有真正的公心 ,有真正的才能。要有真正的公心 ,就应该一切为了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 , 勤于善于调查研究 ,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为群众办实事 ,而不做祸国殃民的官僚主义者。要有真正的才能 , 就应该善于研究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找出其客观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的东西 ,指导工作 , 作为行动的向导 , 也就是实事求是。 " 日新月异 " 也是根源于永恒发展的原理 ,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不断开创各方面事业的新局面。只有实事求是 ,不断创新 ,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南开大学的这则校训激励了无数的南开学子为民族的进步事业而奋斗终生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还有一些大学的校训也非常好 ,比如浙江大学 " 求是创新 " 的校训 , 复旦大学 " 博学而笃志 , 切问而近思 " 的校训 , 中山大学 "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的校训等 , 都是极有哲学价值的 , 限于篇幅 , 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