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作品中写月的名句

作者:不详  时间:2007/3/14 11:32:0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440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李清照: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柳永: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柳永:长相思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陆龟蒙 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三五:反映农历十五。四五:指农历二十。蟾兔:月亮。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两句写初春月夜景色:月光皎洁,似乎不是夜间,树叫—还没有长齐,好像又到了秋天 
  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门长九龄《望月怀远》 
  5、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晓天:微明的天空r-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两句写赏月感受:因为喜爱满屋的月光,所以吹灭了蜡烛;因为出屋久久望月,不觉满身露水。 
  唐/张久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滟滟:水波闪动貌。两句说月光随着潮水涌进江流,万里江水,无处不有皎洁的月光。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两句描写寂静的夜晚,月亮升起,惊醒睡在树上的山鸟,鸟鸣声在山涧中回荡。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王,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东山二首》:“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却月桂,清光应更多 
  斫(zhuo)却:砍去。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别裴九弟》 
  2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露珠圆莹有光,似珍珠。 
  唐/自居易《暮江吟》 
  2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自居易{琵琶行} 
  23、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千重翠:形容松树层层,翠色重叠。一颗珠:月映水中,似一颗珍珠在水。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24、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千声:秋夜野外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2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阑干:横斜。形容北斗星即将隐没。 
  唐/刘方平《月夜》 
  26、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山石》 
  27、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擘絮:撕碎的棉絮。 
  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杨州 
  无赖:即无奈。诗人因见明月而思念意中人,但又不能见,故有抱怨明月之意。两句写天下明月共有三分,而杨州独得其二。 
  唐/徐凝《忆杨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2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溶溶:形容月色柔和温润。 
  宋/晏殊《寓意》 
  30、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菩萨蛮》 
  31、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月长先《天仙子。送春》:“沙上并禽池上瞑,~~~” 
  32、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琼瑶:美玉,此处比喻美丽的月光。 
  宋/苏轼《西江月》 
  34、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paihuai):往复来回。斗牛:二星名, 
  宋/苏轼《前赤壁赋》 
  3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春 
  宋/苏轼《中秋月》 
  36、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村 
  清/袁枚《春日杂诗》 
  3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8、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濮淙《闻梁蘧玉己寓京口》
  附:咏月诗词撷英 
  记得在我中学时代,语文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咏月诗,但是当时大家都找了些什么诗词佳作,我一点都不记得了。不过回想一下,还是觉得老师这个作业有特色。 
  古今中外,关于月亮的诗词佳篇确实不少,而提及月亮的诗篇则更加众多。我对于月亮有着特别的感情,小时候晚饭后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出门散步,如果天色清朗,那么赏月必是我们赏心悦目的休闲项目,也许因为这个缘故,我对于咏月的好诗句也情有独钟。 
  在诗词作品中,我最欣赏的还是唐诗宋词。这里就选取部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关于月亮的唐诗宋词谈谈。 
  唐诗 
  唐诗里少不了说李白杜甫。“诗仙”李白的咏月诗相当多,比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我更喜欢他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满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在这首诗里,李白的豪放不羁,潇洒超脱的个性一面跃然纸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构织的意境也让人陶醉。 
  诗歌作品更具有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的诗篇就更苍凉和沉重,比如他的咏月诗名篇《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别容易怀念故人的,何况远在边塞的诗人,于是思乡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笔触下这些又混杂着对国家的忧思,显得格外苍凉。 
  相比而言,从鉴赏角度,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王维的诗体现的“诗中有画”更值得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在这首诗里,一幅月下山涧的幽静、安宁的山水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里飞起的鸟的叫声更映衬出空荡的山涧的安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意境里,多少可以感受到诗人忘却尘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儿“小资”。 
  宋词 
  在宋词里,最著名的词人当属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三位,其中咏月诗写得最出名的非一代文豪苏轼莫属。他的《水调歌头•中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上半阙的飘飘欲仙的遐想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醉酒后的李白般的超然物外,但是苏轼毕竟也是政治家,所以在词中他也仍然无法摆脱人间的种种烦恼和情绪,在下半阙,东坡先生回到了人世,想到了月亮也常常残缺,人生怎么能都尽意呢?所以最后还是收笔于祝福,收笔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名句。由于本词副标题有“兼怀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所以这里的祝福应该是祝福兄弟,但是由于它的阔大的意境,所以可以作为对任何人的祝福,甚至可以升华为对人间的祝福。 
  辛弃疾的词常常怀着“壮志未酬”或“壮怀激烈”的豪情,他的诗比较少风花雪月,所以虽然有些词提到月亮,比如《贺新郎》里的尾句“谁共我,醉明月?”和《木兰花慢》里的“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等,但是传唱不广,不是他词作的代表。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女诗(词)人之一,在青春族中曾经很受欢迎的琼瑶小说常常借用她的词句作标题或主题。但是她的关于月的词句并不著称,虽然包含名句“此情无计可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样还算出名的句章,但是基本属于陪衬。倒是婉约派词人中的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为人熟知。 
  其实咏月的诗词名句相当多,而且未必来自声名如雷贯耳的某些大家,比如初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整篇都堪称精品,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千古绝唱。 
  我喜欢咏月的诗词佳句,因为喜欢月喜欢诗词,也因为人生需要精神的洗涤和陶冶。 
  关于“月”的成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有不少关于月亮的知识,现搜集整理一些与“月”有关的成语。成语中的“月”一是指月亮,二是与时间有关。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 出自唐朝的《洛神传》:“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月缺花残 
  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摧残。出自唐朝温庭筠《金荃集?和王秀才伤歌姬》:“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风花雪月 
  原古典文学中常用以作为描写对象的四时景色。现多指诗文堆砌辞藻,内容限于写景言情。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的恋爱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出自宋朝邵雍《伊川击壤集?序》:“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也?” 
  水中捞月(水中捉月)(海底捞月): 
  到水里捞月亮。比喻白费力气,事情根本办不到。出自明朝汤显祖《牡丹亭冥誓》:“虽则似空中拈花,却不是水中捞月。” 
  光风霁月 
  光风:指雨后初晴时的和风;霁月:雨或雪停止后的明月。指雨或雪过后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人心地光明、胸怀开阔、品格高尚。也比喻和平安宁的社会气氛。出自宋朝丘宗《鹧鸪天》:“陆海蓬壶自有山,光风霁月未应悭。” 
  众星捧月 
  天上众多的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一个中心,或许多人簇拥一个他们推崇的人。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捧月。” 
  闭月羞花 
  闭月,也作“蔽月”使月亮躲藏起来,花儿感到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出自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花好月圆 
  花正盛开,月亮正圆的时候。比喻美满,祝贺之辞。出自元朝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则合这好花休谢,明月常圆。” 
  花容月貌 
  花一样的容颜,月亮似的面貌。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出自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那娟娟小姐,花容月貌,自不必说。” 
  吟风弄月 
  吟:吟咏。指以风花雪月为题材吟咏写作。指一些作品内容空虚无聊,脱离现实。出自元朝张养浩《普天乐》:“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 
  近水楼台先得月 
  靠近水边的楼台可以先看到月光。形容地处近处便可获得优越机会,得到利益。出自宋朝陈义《寺居》:“楼台近水涵明鉴,草树连空写素屏。” 
  披星戴月 
  身披星光月色。形容早出晚归,极端辛苦忙碌。出自元朝无名氏《冤家债主》:“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秋月寒江 
  秋夜皎洁的月亮,冬天清澈的江水。比喻有贤德的人心地纯洁,清澈不染。出自宋朝黄庭坚《赠别李次翁》:“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