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排比创新为你增加文采

作者:不详  时间:2007/3/26 18:58:0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97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们日常演讲或作文中,文采飞扬的佳作将为你的形象大为添“彩”。
  比如,以“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我们的同学中,曾有人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如果把爱拿走,我们这个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这句法国名言常使我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拳拳母爱;想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夫妻之爱;想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祖国之爱。爱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这段文字中,三个“想起”形成一种语势,磅礴而深沉:孟郊、秦观、谭嗣同的诗,庄重而典雅,两相融合,文采飞扬;母爱、夫妻之爱、祖国之爱层层深化。达到了这一效果,显然,这其中,突破了传统的运用单一修辞,做到了排比创新,文句有意蕴,文采光辉。以上例子是排比创新法中“排比+引用”的很好形式。除此之外,常见的排比创新法还有以下几种:
  (一)排比+比喻
  如,一位同学在《感悟青春》中,是这样结尾的:
  历史,是一面透镜,它折射出了人的丑陋和崇高。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它给我们以教训和启迪。
  历史,是一把筛子,它筛去了庸人,留下了永垂青史的伟人。
  历史,是一座灯塔,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读史可以明智。这样的结束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能让人在人生历史的感悟中进行摒弃丑陋、追求崇高的深沉思考。排比是用一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排比句能充分地表情达意,而比喻句可使文章内容表达得形象生动而有意蕴,两相融合,内涵丰富,更显文采,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二)排比+对偶
  《<道士塔>的联想=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诸般宇宙奇观;左传文,子长史,贾生论,相如赋,摩诘画,少陵诗,几多古今绝艺。”
  本段文字中,上美景、下诗文两相呼应。在“排比+对偶”的组合中,不仅让文章的语言变得流畅华美,而且能营造出浓浓的诗意,深化文章的主旨,让人回味无穷。
  (三)排比+设问
  《壮哉,猛士》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血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的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
  设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一组组设问排比句,不仅能吸引读者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而且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诗一般的美。上段文字中,“是谁”?作引导,“是您”作回答,思考之余,印象深刻。在《彷徨》《呐喊》《伤逝》中体现了作者对鲁迅人格的理解,字字珠玑,光彩照人。
  (四)排比+反问
  《永不落泪》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岂可让黏稠的精神血液停止流动?岂可屈从于命运的戏谑与安排?岂可让绵绵的泪水滑落年轻的面庞?少年捂住年轻的伤口,选择沙砾与严霜,选择孤独与寂寞,选择坚强与希望……”
  本段文字中,用反问式排比句段举例论证,不仅能使论据材料丰富,而且使说理周密,说服力增强。
  说话当有文采。平淡则无味,修辞为调料。年轻人的谈吐更应有活力与朝气,排比中融入比喻、引用、对偶,则显刚柔相济;排比中融入设问和反问,则如虎添翼。因此,学习中,要学会自觉运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