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高2022级高三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16 7:46: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190字。

  高2022级高三上期半期考试语文
  本试题卷共八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须上交答题卡,请自行保管好本试卷,以便你的老师好评讲。非常感谢你的配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当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论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当中的阶段。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兴旺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兴旺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依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此外,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材料二: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与当代文艺创作密切相关。艺术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艺术创作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者艺术思想和创造素材的来源。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当代文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马克思、恩格斯等人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是因为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B. 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是因为他们否认了感性认识,否认了直接经验。
  C. 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靠得住的前提是它来源于感性认识,且感性认识的材料够丰富并合于实际。
  D. 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能够服务并指导实践,从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的唯一原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任务在于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联系,形成对事物的规律性认知。
  B. 基于感性认识能动地获得理性认识,并用理性认识来指导社会实践,至此我们就完成了认识运动。
  C. 从《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辩证思想看,艺术创作应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 主席善用大众化的语言,如“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知识里手”,把高深的理论浅近地表达出来。
  3. 下列选项完全体现了材料一中“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的一项是( )(3分)
  A. 考察团来延安考察,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一想”之后,做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一判断。
  B. 先秦时期,荀子的认识论初步概括了人的认识过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
  《实践论》弥补了荀子认识论的局限性,赋予了它新时代的形式。
  C.1937年,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极大损失。在形势和任务的迫切要求下,毛泽东写下《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D. 王阳明强调“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即知和行是作为统一整体的,知从行中来,行到知中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4. 材料二提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可以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
  5. 柳青的《创业史》描述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其第一部塑造了新型女性形象徐改霞,阅读下列文字,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作品是如何体现
  《实践论》的辩证思想的。(6份)
  改霞的思想像她红润的脸蛋一般健康,它的心地像它天蓝色的布衫一般纯洁。她像蜜蜂采蜜一般勤地追求知识,追求进步,渴望对社会贡献自己的精神力量,争取自己的光荣。对这个二十一岁的团支部委员来说,光荣就是一切。她简直不能理解,一个人在这样伟大的社会上,怎样能不光荣地活着。
  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我的生命之歌贺 捷 生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那时,我刚刚出生十九天。
  我哭着来到了这个世界,可难为了戎马倥偬的母亲。部队长征在即,我这刚出生的婴儿是随行,还是忍痛割舍?父亲把一位最忠厚、最亲近的亲戚找来,对他说:“部队这次走得很远,要越过千山万水,越往前走,气候会越冷。毛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