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同步练习31
- 资源简介:
约7980字。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 , ”,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 , , ?”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
(3)《石钟山记》中着力渲染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衬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 ”埋下伏笔。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从外亲和经济两个角度进行自我表达“ , ”,希望通过陈述苦情以使武帝动心,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2)《石钟山记》中,苏轼从静态的角度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 , ”,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
(3)色彩对人类有一种心理层面的意义,这种意义是非常个性化的,与观者本人的经历、环境、文化密切相关。比如“青”,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颜色就有绿色、蓝色、黑色等多种颜色,请你写出“青”呈现为“蓝色”或“黑色”的诗句“ ,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苏轼对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其理由是“ , ”,更何况是石头?
(2)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其中深情回忆与妻子在轩中学习时光的两句是“ , ”。
(3)《庖丁解牛》中的解牛之“道”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种树郭豪驼传》中的种树之“道”是“ , ”,两者异曲同工。
二、文言小题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南声函胡 B.至莫夜月明
C.汝识之乎 D.悟言一室之内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遇仙记
申平
苏东坡当时正在罗浮山冲虚观里睡觉,起夜时忽然发觉自己的嘴不见了。长嘴的地方光溜溜的,只剩下鼻子在上面呼呼出气儿。
啊呀呀,我的嘴呢?人若无嘴,如何吃饭说话?岂非怪物也!
东坡先是躺在那里仔细回忆,想厘清嘴是啥时丢的。昨日,他在博罗一个叫泊头的码头上岸,然后来到了罗浮山上。昨晚上,还和冲虚观道士邓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