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
- 资源简介:
约15650字。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周国平的《人生哲理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
上述话语引发了你怎么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二元思辨型引语式材料作文。后面还有一句“但其实朴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由此立意点和侧重点已经明白了。“朴素与浅显”“华丽与丰富”也好,“朴素不等于浅显”“华丽不等同丰富”也好,从二元关系审题和立意也已经很明确了。至于其间关系是对立、相反、相辅、相成、并列,还是主次、先后、因果、递进等关系,认真思辨引语内容和二者关系就明确了。本引体作文材料,可理解为两个角度:一个是相向关系,以同向思维,综合权衡二者关系,即如何做到“既朴素又浅显”“既华丽又丰富”,实现二者的双赢;一个角度是相悖关系,即思辨二者关系,剖析“朴素不等于浅显”“华丽不等同丰富”实质,认识坚守朴素的重要性和追求华丽的本色性。
链接中,二元关系型思辨性引语式作文,在过去发表的文章曾经分析过,而且在近几年高考中多次呈现。如2021年全国甲卷“有为与可为”,2021年全国乙卷“修身•矫思•立义”,2021年全国Ⅰ卷“强与弱”,2021年全国Ⅱ卷“逆锋起笔,藏而不漏;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描红模仿,成就人生”;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浙江卷“取与舍”,皆此类二元作文也。本试题“朴素与浅显”“华丽与丰富”或“朴素不等于浅显”“华丽不等同丰富”,亦当按二元关系审题立意,并进行思辨性反思行文。材料中所引用的周国平先生的话,反映了一种客观现象:现实人生中,人们常常将朴素误解为简单和缺乏深度,而将华丽误解为丰富和有意义。
二、审题指导:
实际上,真正的丰富和深度往往体现在朴素之中,而华丽则有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浅显也不是浅近、浅白、浅薄,而是一种有深度的涵养,有高度的高雅,有风度的朴素,也不是娇柔做作,更不是卖弄张扬。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如何认识“朴素”和“华丽”问题,进而联想如何认识写朴素的文、做朴素的事、做朴素的人、过朴素的生活。不能将华丽代替丰富,不能以浅显代替朴素,做人应当本本分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真诚待人;行文应当文质彬彬,浑然天成,不可华而不实,为追求华丽滥用辞藻;做事应当实实在在,规规矩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