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同步练习13
- 资源简介:
约6460字。
4.2《扬州慢》同步练习
一、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 , ”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其一)中的诗句“ , ”。
(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青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 , ”。
(4)《扬州慢(淮左名都)》中“ , ”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 , ?”
二、语言文字运用
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30个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食文化之于城市已经越来越重要,展示自身的美食文化,使之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扬州美食是扬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扬州包子、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早已成为世人心中扬州的名片。以美食为媒,扬州不断结交天下朋友,而如今“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将进一步助推扬州旅游文化名城发展。展望未来,扬州将擦亮“美食”金字招牌,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
三、小阅读
3.下列对这首词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在小序中作者用对比、衬托、借代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
B.上片写扬州残破凋零的乱后景色。敌人的侵略,不仅使城池颓圮堙塞,房屋荡然无存,而且在人们的心灵上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上片最后用清角声进一步烘托扬州城的荒凉落寞,与开篇两句形成强烈对照。
C.下片写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面对桥下波中的冷月,诗人不由得联想到扬州著名的芍药花,于是不禁产生了强烈的感慨;物是人非,伤国忧时的悲痛之情,表现得含蓄、深刻而又有力。
D.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破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怀。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如今凋残和败坏的景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移情手法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今日的“空城”来反衬昔日的“名都”;昔日“春风十里扬州路”和今日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C.下阕运用杜牧的典故,杜牧虽是俊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的景象,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D.本词造境清雅空灵,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