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260字。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一份重要文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央领导人一直十分重视基层减负工作,曾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称为“顽瘴痼疾”“牛皮癣”。上世纪80年代,他在河北正定任职时,就曾就破除形式主义跟各部门约法三章。
当时,他经常到乡村去调研、现场办公。他发现乡镇干部每天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出席会议,看各种文件,接待上级部门的各种视察、检查。
看到这种现象,他对各部门要求,除了县委、县政府、公安局外,其他部门一律不许发定期简报;各行政单位每周必须保证2~3天的“无会日”;必要的工作考核和检查,必须轻装简从、对口接待。
约法三章之后,针对少数部门仍旧按期发简报,他警告说:“你们要再这么搞,处分相关负责人,没收打字机,就是要让你们难受难受,养成新的习惯!”
十八大以来,他在基层调研时;十分关注基层治理效能。
一次同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他回忆称:“我当了7年农民,最大体会就是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实在不实在,老百姓就怕空洞无物、不干实事。"
他告诚干部,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形式主义空耗资源、折损公信力。不办实事,老百姓的信任感就会降低。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特别谈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些新变种、新现象: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在各类应用软件、公号上打卡、"留痕";各种论坛过多过滥,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他强调,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
(摘编自《“没收打字机!”中央领导人批评形式主义》)
材料二:
不但文章里演说里有党八股,开会也有的,“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假使每处每回无大无小都要按照这个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党入股吗?在会场上做起“报告”来,则常常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总之,不看实际情形,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
今天会场上散发了一个题名《宣传指南》的小册子,里面包含四篇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破除形式主义的方办,前老用实例直接指出后者借引用原文进行阐述
B.形式主义会导致些层不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造成资源浪费.削弱群众对党的信任,必须予以整治。
C.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式主义出现了新花样,比如在公号上“打卡”、举办论坛,形式变了,但本质没变。
D.形式主义长期存在,比如以前的开会“五环节”和现在的“定期简报”,两者都会影响基层管理效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视基层减负工作,是因为基层干部容易困于形式主义,无法干实事。
B.我们如果能改变开会的旧形式、旧习惯,就能够摆脱党八股的嫌疑。
C.列宁做宣传的方式方法和毛泽东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异山同工。
D.季米特洛夫认为.对群众讲话,就要为群众着想,并反映他们的思想。
3.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一中破除基层形式主义做法的是(3分)
A.为了赢得某项评比,某镇要求每位干部每天完成500票的拉票任务并上传截图,
B.基层干部要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形成自己的调研特色。
C.福州首创“一栋楼办公”模式,把各机关单位的服务窗口集中在一栋大楼里。
D.在处理群众事务时,事情无论大小,都必须有记录,且电子记录和纸质记录齐备。
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了“定律”“药方”“规则”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5.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的形式主义文风,高考作文评价要求中新增“文风端正”的要求。请根据材料二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端正文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个人的村庄•我改变的事物
刘亮程
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这也许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