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温德克英联盟2024秋季高三年级11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990字。
湖北省重点高中温德克英联盟2024秋季高三年级11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上午9:00-11:30 星期四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摘编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材料二: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学习入手,成为党的传统、惯例,成为后来成功的历史路径依赖。
毛泽东指出当时党内存在三个方面的缺点:“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三个缺点是“极坏的作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B. 延安整风运动的目的是彻底清除党内的教条主义,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 毛泽东认为,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是党内作风不正的主要表现。
D.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无关,是一次孤立的政治运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到,学风、党风、文风都是党的作风。
B. 毛泽东认为,只有清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党的理论水平才能提高。
C.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巨大困难时,通过教育和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的道路。
D.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出,党八股的形式便于表现革命精神,不应抛弃。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关于延安整风运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一项是( )(3分)
A. 毛泽东强调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引出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
B. 毛泽东批评那些只懂外国革命史,不懂中国革命史的党员。
C. 毛泽东提出要反复研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历史、自己现在的工作,好好地反省。
D. 毛泽东主张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关心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毛泽东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思想,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曾提出“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种思想是如何体现中国革命“美在关系”这一鲜明特点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活着
余华
这样的日子过到苦根四岁那年,二喜死了。二喜是被两排水泥板夹死的。干搬运这活,一不小心就磕破碰伤,可丢了命的只有二喜,徐家的人命都苦。那天二喜他们几个人往板车上装水泥板,二喜站在一排水泥板前面,吊车吊起四块水泥板,不知出了什么差错,竟然往二喜那边去了,谁都没看到二喜在里面,只听他突然大喊一声:“苦根。”
二喜的伙伴告诉我,那一声喊把他们全吓住了,想不到二喜竟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