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2月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10 22:02: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3 总计:1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950字。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2月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2024 年 12 月 10 日上午 9:00——11:30 试卷满分: 150 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公元1世纪前后,远在欧亚大陆西部的罗马人,第一次接触到丝绸。公元前30年左右,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农事诗》中写道: “中国人从树叶上梳下的精细的羊毛。”直到1世纪末期,那些拉丁语诗人仍然对“羊毛树”传说深信不疑。也不怪罗马人无法想象桑与蚕的故事,识蚕辨桑、驯化野蚕、养蚕种桑,皆是中国人的创造。
  ②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桑树资源分布中心,时至今日,在中国繁育的桑树有800个品种。上亿年前,雅鲁藏布江流域为桑树提供了原生环境。中国人在国内能找到的野生桑树,有15种之多。这是桑蚕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因素。
  ③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创造了一个成语“沧海桑田”,以桑田代指大地、农田,形容世事变迁,可见桑树在中国种植之普遍。 《山海经》频繁提到桑树, 《中山经》有14处关于桑树的描写。《诗经》描绘桑树时,三次写到它的叶子——茂盛、柔嫩、色幽。
  ④桑树能合成2000多种蛋白质。蚕发现了桑树的秘密,通过啮食桑叶,贪婪地吸收着蛋白质,自己也变成蛋白质的储存者。挑食的野蚕把蛋白质的味道刻入自己基因。而为了对付“害虫”野蚕,桑树试图唤来喜欢吃蚕的鸟类反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⑤然后有一天,人类来了,另一场大戏拉开帷幕。
  ⑥在桑、蚕、人三者中,最早诞生的是桑,而最晚出现的是人。人为何会加入,结成桑、蚕、人的三角关系? 远古先民“靠天吃饭”,对一切自然都崇拜,包括桑,也包括蚕。
  ⑦民间的蚕神传说在四川、江南等蚕桑地区,以各种版本流传。在蜀地,人们相信上古有个蚕丛国,国王即为纵目人“蚕丛氏”,教人蚕桑。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奇特的青铜面具,隐约可见蜀王蚕丛纵目传说的影子。翻开正史,被朝廷承认的正统蚕神则另有其人。西汉刘安撰写《淮南王蚕经》,认为“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到了北宋《通鉴外纪》中,又变为“西陵氏之女嫘祖”,嫘祖是中国桑蚕丝绸发明人的说法由此广为流传。
  ⑧桑蚕丝绸起源早,对经济生活影响大,或许找不到具体的发明创造者,因而才归功于“神”。华夏文明迈出如此重大的一步,其实是由很多无名氏共同走出来的。
  ⑨远古时期真正的丝织文物更加稀有。然而,寻找“第一缕丝”至关重要。大约150年前,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首提“丝绸之路”。然而,西方学界一直有质疑“丝绸之路”名实的声音。著名丝绸学者赵丰先生说过,人们很重视“丝绸之路”中的“路”,而忽视了开头那个“丝”。
  ⑩第一个关于蚕丝的考古发现,充满争议。1926年,在山西夏县距今5500年的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学者李济主持发掘出一件“形如花生壳的黑褐色物体”——被切割过的“半个蚕茧”。蚕茧的出土引起轰动,因为它是当时能借以考证中国蚕丝起源的唯一实物凭证,但那整齐的断面、不明的用途,招致了众多的质疑,无法作为中国丝绸起源的直接证据。中国丝绸的故事,必须另有开端。
  ⑪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中,辨认出一些属于良渚文化时期的桑蚕丝线、丝带和绢片,时间距今约4700年。其中一片尚未完全碳化、仍有韧性的小块绢片是经过缫丝加工的家蚕长丝织造。这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最早丝绸实物,从细密程度和丝缕长度可以看出,桑蚕丝绸生产应已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其起源时间甚至比这要早得多。
  ⑫近些年用上了更加先进的鉴定手段。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绸微痕检测技术”诞生了。免疫法技术已在“南海一号”沉船中找到丝蛋白的信号,也在三星堆多个祭祀坑中找到青铜器表面附着的丝绸痕迹。
  ⑬以钱山漾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以青台村、汪沟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桑蚕丝绸生产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平行、独立,既无明显的时间先后,也无明显的传播和承接关系。可见,我国蚕桑丝绸生产的出现是多源的,给了几千年后的我们开启寻丝的密码。
  ——本篇文章据《中华遗产》张小溪/文(有改动)
  材料二
  桑蚕丝绸的起源还有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先民关注蚕,驯化蚕,生产丝绸,很可能是出于原始崇拜。蚕作茧自缚,又破茧成蛾,让他们感到很神奇,希望通过驯养蚕,找到生命复活或者灵魂升天的力量。
  为了保证神奇力量的连续性与安全性,先人们才以万分的毅力去驯化野蚕。 “这其中的动力必须来自人类的心灵深处”,这种坚持,想必持续了长久的时间。
  战国以后,中国生产力大大发展,人们更趋理性,丝绸的实用性更受到认可,并且成为区别阶层的服饰符号,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中国丝绸文化。
  被人类驯化的蚕,颜色从偏黑开始变白,不断进行的蚕种培育,成为丝绸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中国人驯化桑树,在桑园中种上了更适合生成优质丝绸的品种,以青、白、黄桑为主,青丝柔软适合做绸缎,白丝适合制作轻纱。
  人们发现春天桑叶蛋白质最丰富,春蚕能结出最好的丝,一个拇指大小的蚕茧,可以拔出一千多米长的丝。而中东、欧洲的黑桑与红桑养出的蚕丝粗糙,直到1435年,中国白桑才被引入意大利,此后,丝绸之路另一端的丝织业开始顺利发展。
  天、地、人的合力,造就了美丽的中国丝绸。
  ——周旸《中国丝绸:经纬纵横织造锦绣华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养蚕种桑是中国人的创造。罗马人在公元1世纪前后,才首次接触到丝绸,他们无法想象桑与蚕的故事。
  B.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提到了先民种桑养蚕的原因,两位作者都认定先民种桑养蚕源于对自然的原始崇拜。
  C.民间关于蚕神的传说版本不一,蜀地人相信蚕神为上古蚕丛国王“蚕丛氏”,而正史的记载则另有其人。
  D. “丝绸之路”最初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然而西方学界一直有质疑这一概念名实的声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西出土的蚕茧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蚕丝的考古发现,然而因其疑点重重,无法作为中国丝绸起源的直接证据。
  B.我国蚕桑丝绸生产的出现是多源的,因此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桑蚕丝绸生产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平行、独立。
  C.丝绸成为区别阶层的服饰符号,是在战国以后。此时中国生产力大大发展,丝绸的实用性更受到人们的认可。
  D.相比于中东与欧洲,中国的丝织业发展更早。直到15世纪, 中国白桑被引入欧洲,西方丝织业才开始顺利发展。
  3.下列仪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材料二加点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潮汕英歌舞中,领舞者手持蛇走在前面。蛇被视为神秘、祥瑞的象征。
  B.蒙古族有祭俄博的习俗。俄博修在山顶上,信教群众在此祭祀山神。
  C.山东曲阜每年举行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祭孔大典,尊崇与怀念孔子。
  D.古代帝王有泰山封禅的传统。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山下的小丘祭地称为禅。
  4.材料一的第③自然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论证效果? (4分)
  5.材料二的最后说“天、地、人的合力,造就了美丽的中国丝绸。”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具体内涵。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清兵卫与葫芦
  (日本)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