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西延安中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6320字。
上海市长宁区西延安中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填空
①,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②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③,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⑤假期中,你来到山清水秀的村庄,清晨推开庭院的门,远处碧山巍巍,近处溪水淙淙,稻田青青。这山水似是有情,让你不禁联想到《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的诗句:“,”。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乙】词的作者是代的辛弃疾。【甲】诗中“山郭”的意思是。
3.下列对两首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的体裁为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乙】词标题中“西江月”为词牌名,整首词可分为上下两片。
B.【甲】诗和【乙】词都选取具有地域与时节特点的景物,从视觉、听觉、嗅觉来描绘,且动静相宜,写景生动优美。
C.【甲】诗中“四百八十”是虚指,强调庙宇之多;【乙】词中“七八个”“两三点”也是虚指,体现星之疏、雨之微。
D.【甲】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同时寄托对历史的反思;【乙】词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迎接丰收的喜悦。
4.此两首皆为写景抒情的诗词作品,其中都描绘了雨景。着眼不同地域和季节的雨,作者营造的意境也有所不同。“多少楼台烟雨中”烘托出江南春雨的意境;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则呈现了恬静、清新的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儿饲鹊
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①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②而去,儿亟③逐之,不及,顿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是乃吾之过也。”
【注释】:①雏:幼鸟 ②攫:抓取 ③亟:立刻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共两处)。
旦 夕 喂 之 爱 甚 稍 长 而 飞
6.解释加点词。
(1) 不及 及( ) (2) 且不为猫所食也为( )
7.“早知是”的“是”意为“这样”,在文中指代的是“”。
8.从文中可以看出小儿是一个、的人。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中溪水
李汉荣
①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为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