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29 21:11: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1290字。

  202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等观点。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
  ②《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如《论语•子罕》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都有所质疑。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愠”。
  ③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如《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郓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子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真正符合礼的要求。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
  ④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内自省”的归因方式。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将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内部归因着重从个体自身寻找行为或结果成败的原因。当面对认同危机时,孔子所采取的是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论语•宪问》中写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卫灵公》中也有相似的阐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作为一本语言上高度精练的经典语录,《论语》却不断重复了这两句意思颇为相近的话,从这种一再重申可以想见孔子对自我审视的注重。
  ⑤在个体的精神和实践活动中,孔子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自我实现往往表现为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儒家所主张的经世致用的入世哲学,具有鲜明的自我实现色彩。《论语•卫灵公》中写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对于他人的不了解,孔子可以坦然面对,但对于终其一生无法达成自我实现却感到深深地遗憾。
  ⑥孔子反对懒惰懈怠,主张积极地自我实现。《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对于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不学习的行为,向来温和敦厚的夫子竟忍不住严厉斥责。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读,孔子上述观点所要表达的正是,不应当仅满足于饱食、安睡这样的生理需求,一个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孔子主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达成自我实现。
  (摘编自芦春艳《〈论语〉自我认同的建构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材料二:
  ①吉登斯认为,自我认同关涉身份认同、社会认同、价值认同等等。他给自我认同作出了概念界定:“自我认同”是指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个体依据其个人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我们知道,“认同”既具有“自我归类”的属性,即指某人与他人具有一致的品质或者状况,又具有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不同的个性化的社会特质。这就是说,认同同时具有“求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在面临认同危机时,能展现出君子之风,注重自我审视,这体现了他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
  B. 孔子入太庙助祭时凡事都要问清楚,引起了别人的质疑,而孔子认为自己这样做才真正符合礼。
  C. 当代社会里,从街道到城市到国家再到整个世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两者显示出极高的重合度。
  D. 自我认同包含“求同”和“存异”两方面,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两者都指向反思性理解的自我。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第②段和第⑤段都提到了孔子面对他人评价时的坦然态度,但论证的观点不同。
  B. 孔子认为君子不要在意饮食、睡觉这样的基础的生理需求,而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追求。
  C. 有些人在“夸夸群”主动求夸,这种行为反映出他们试图通过他者的积极回应来求得社会认同。
  D. 当下,传统的认同格局被打破,相较于孔子的时代,人们更容易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产生认同危机。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B.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C.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D.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季氏》)
  4. 材料二第③段在论证思路和语言两方面都体现出较强的逻辑性,请简要分析。
  5. 当下一些年轻人调侃自己是“45度青年”——躺不平,也卷不赢。请结合材料一,谈谈“45度青年”该如何构建自我认同。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在面对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态度,探讨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材料一以孔子的“不愠”和自我实现为核心,阐述孔子的内省和学习观念。材料二则从现代社会视角,利用吉登斯的理论,探讨身份认同的动态特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力。文中体现出古今自我认同的差异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当代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两者显示出极高的重合度”错误。原文说“社会整合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而在当代社会里……”,材料说的是“在某些社会里”。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门镜外的楼道
  迟子建
  每逢午后,我都能听到楼道里传来清理垃圾的声音。①这声音自顶层的七楼渐次传下,有笤帚扫楼道的刷刷声,也有用铁撮子撮垃圾的哗哗声,还有收拢垃圾袋时的窸窣声。有一次这声音出现在我的门口时,出于好奇,我从书房走向门口,透过门镜去望那个清扫员。
  她穿一件蓝袍子,戴着白口罩,包一块土黄色的头巾,正弯着腰从我家的垃圾袋里往出捡着什么。透过门镜所窥见的人被无限缩小了。她面色白而微黄,眼睑处堆积着或深或浅的皱纹,两颊几乎是塌陷的。②嘴唇与脸一样没有血色,让人觉得她的唇就是一朵枯萎了的花。垃圾袋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