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同步测试1
- 资源简介:
约8630字。
16.2 登泰山记(1)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登泰山记》,完成1~3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趁
B.皆砌石为磴 磴:石阶
C.苍山负雪 负:背
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6分) (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9分)
译文: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9分)
译文:
B级 素养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8分)
(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二)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俯视深坑、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栗无益。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6分) ( )
A.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B.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C.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D.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