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本对应练(打包30套)
- 资源简介: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含解析打包30套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0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35.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1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38.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2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40.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3学习活动1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42.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4学习活动2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44.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5学习活动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46.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6乡土中国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48.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7劝学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49.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8师说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51.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9反对党八股节选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53.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1沁园春长沙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33.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0拿来主义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56.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1读书:目的和前提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57.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2上图书馆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58.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3故都的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59.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4荷塘月色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60.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5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61.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6赤壁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62.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7登泰山记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63.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8学习活动1丰富词语积累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64.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9学习活动2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65.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55.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30学习活动3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68.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3百合花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66.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4哦香雪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70.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5“探界者”钟扬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72.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6喜看稻菽千重浪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74.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7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76.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8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78.do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文本对应练9破q插秧歌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202107081180.doc
沁园春 长沙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词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 ① ”的豪情,再到“ ② ”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作者少年时期的( )岁月,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 )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作者在字里行间充分显露出自己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作为一名青年,心中始终流动着( )的鲜血,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这份胸怀,在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蹉跎 情境 奔涌 B.峥嵘 情境 奔放
C.峥嵘 情景 奔涌 D.蹉跎 情景 奔放
C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情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情境:情景;境地。奔涌:急速地涌出;奔流。奔放:(思想、感情、文章气势等)尽情流露,不受拘束。]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成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C.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成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D.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C [原句有三处错误:“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逻辑顺序不当;“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一句缺少谓语动词“成为”。]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
文本对应练(三)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合本是一种代表浪漫的花朵,花瓣舒展,枝叶通透,有着饱满的精气神。总以为百合象征的是圆满的爱情,可是当它被绣到被子上之后,却有着这样一段让人( )的经历。可是,我不喜欢单纯用奉献来感受整篇文章,因为这样显得太为( ),专门去捕捉这种高大上的意境,而是喜欢从另外的角度,去挖掘一些其他的情感。
开花,是一朵花最灿烂的时光,花期有长有短,就意味着一朵花的寿命有长短,花开就像一个青春期,最美丽绽放的时间,在阳光下摇曳,婀娜多姿,煞是好看。花似人, ① ,气息也相近,要不人怎么说:花一样的年龄呢!总喜欢用花来形容青春时期的少女,也喜欢( )花各自的性格,仿佛是不同的人不同性格一样。
看过不少关于花的诗词歌赋,印象最深刻就是《红楼梦》中有一回宝玉生日时占花名的酒令,芙蓉是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牡丹是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湘云是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一众女儿,都有自己的专业花卉,也暗示了自己的命运。
当然,文章中的百合花是开在被子上的,就算埋入地下,它也依旧开在泥土之下,或许有一天,会冲开坚硬的土壤, ② 。我把作者的意图理解为把花开在心里,心中有花,或许就能活出花一样的( )。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齿难忘 刻薄 给予 精妙绝伦
B.刻骨铭心 刻意 赋予 精妙绝伦
C.没齿难忘 刻意 给予 巧夺天工
D.刻骨铭心 刻薄 赋予 巧夺天工
B [本题考查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没齿难忘:一辈子也忘不了。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这里指人对百合花被子的经历记忆深刻,当用“刻骨铭心”。刻薄:待人处事挑剔、无情。刻意:用上全部心思。根据语境,显然用“刻意”。给予:常表示不含感情色彩的,或双方平等状态下的使对方得到各
……
文本对应练(二十三)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都摆列得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同时,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虽久已残败,可是还有荷叶,它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太阳系除了八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C.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D.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
A [A项,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表示补充说明,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B项,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C项,表示话题的转变。D项,表示引出下文。]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