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测试1
- 资源简介:
约2790字。
读书:目的和前提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完成1~5题。
1.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12分)
2. 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是什么?(10分)
3. 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12分)
4.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越来越有意义”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强调了什么观点?(10分)
5. 作者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读书观?(10分)
B级 素养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读书的四种境界
万宏辉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就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那样清静,那样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那样幽静,那样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把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读到一定的程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