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同步练习32
- 资源简介:
约9500字。
《茶馆(节选)》同步练习
课文总结
一、文学常识
1、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光电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子军》);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如《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舞台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台词)来展开冲突,塑造人物。
戏剧语言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人物语言或人物对话)。舞台说明是剧本中起提示作用的语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布景,叙述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交代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台词要表现人物个性,富有动作性,有时包含丰富的潜台词。
2、关于作者和《茶馆》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人民艺术家。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茶馆》既是老舍的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公认的经典作品。这部剧结构上分为三幕,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第一幕发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第二幕是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时代,第三幕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之时。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共同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怎样死去,折射出黑暗腐朽的时代,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二、课文分析
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一幕。此时,裕泰茶馆生意兴隆,茶馆老板王利发精神抖擞地穿梭于茶客之间,三教九流都来这里消磨时光。提着鸟笼、礼多人不怪的松二爷,喝茶从不付钱的算命先生唐铁嘴来了。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堪称中心人物的常四爷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一句“大清国要完”,他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
第一幕,被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茶馆〉的舞台艺术》序言)。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是作者“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构思。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里,宫廷内的太监总管、吃洋教的小恶霸、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之中。每个人物都是那样面目分明,令人难忘,他们合起来,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巨幅画图。
其次,与舞台空间的独特安排相应,这一幕的情节发展也十分新颖。它打破了以“一人一事”为情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