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专题复习:“生活是否还需要游戏”
- 资源简介:
约7080字。
“生活是否还需要游戏”
第一部分 命题人或阅卷人视角
一、作文原题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从古至今,人类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游戏:从小到大,我们也玩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同时不少人视游戏为洪水猛兽。高三的你即将成年或已经成年,你的未来生活是否还需要游戏?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批阅说明
1.命题意图
就如这个作文题所提到的,游戏是个古老的事物,在今天它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每个考场中的学生来说,游戏不是他们陌生的对象,是伴随他们长大的切近存在,因此这个作文题与学生不会太“隔”,他们至少有体验有感悟可写。但今天的学生也是与游戏相当“隔”的一批群体,除了电子游戏,他们已经很难在生活中探索其他游戏的乐趣,他们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玩”的能力,所以这个作文题又不会太“浅”,优秀的学生可以写出思考的深度。
2.材料解读
材料正文部分一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表明了游戏是我们生存和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是从正面肯定游戏的意义。“从古至今”已经暗示这里的游戏绝对不等于电子游戏,它的外延应该包括人类发明的各种游戏。《现代汉语词典》把“游戏”解释为“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从这两个解释我们可以大致判定游戏是能让人获得乐趣的活动,这种活动应该偏向消遣,跟高雅艺术、竞技体育有交叉但也有差别。学生不知道这个概念特征毫无关系,只要阐述的游戏内容不要偏差太大就行。
第二句话表明了另外一种情形,就是不少人对游戏持负面态度,这是从反面否定游戏的意义。游戏是带“消遣”“快乐”性质的,它有时会偏离“事业”“本职工作”“学习”所指向的人生积极面,所以以前会有“玩物丧志”“不务正业”这类的批评,而今天会有“洪水猛兽”的批判。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重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强调特定的身份特征———“成年”,成年意味着不再是淘气只想着玩的孩子,意味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意味着社会责任的担负。第二部分是个问句,以“是否”提问,“你的未来生活”显然是在照应前面“成年”这个背景,又在时空上拓宽了范围,引发学生联想与思考,“还”是一种接续性的副词,暗示接续过去的未成年生活,“需要”的意思是应该有或者必须有,因此这个问句是在问,你过去的童年生活是应该有游戏的,你成年后的“未来生活”是否还必须有“游戏”这一活动。优秀作文不能把“应该有或必须有”替换成“可以有”。学生回答“是”或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