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950字。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神话,是混沌初开、鸿蒙肇始之后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反映。中国神话,其生成路径虽与世界神话一样具有超现实、神格化的特征,却主要是我们的先民生存、生活、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打上了民族思想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说,神话是中华民族精神久远的渊薮,亦是中国文学的根脉。
对神话的研究,除严肃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考察之外,还有对其传播形式与路,径的研究。《涅槃:中国神话的文学之路》(以下简称《涅槃》)一书,既注重神话本身,又注重神话的文学再生——将神话看作文学的种子,考察其在文学领域的创造、改写丰富与延伸,如诗词歌赋及小说等文体对原始神话的歌咏、演绎和阐发。这些内容,往往超出神话范畴,此前为学者所忽视。
《涅槃》第一章所论的盘古,是中华民族创世故事的主要人物,蕴含着古代先祖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思考。关于盘古的故事,有“开天辟地”和“垂死化生”两个主题。“天厑混沌妬鸡子”时,历“万八千岁”,是自然无为的变化;而当盘古醒来,“日长一丈,如此万千岁”后,天地由鸡子般的混沌中分化、开辟出来,则是盘古积极有为的结果。后世认为盘古创造乾坤;甚至不惜衍生出使用斧子、凿子等情节,是积极有为思想的体现;至于盘古死后化身万物,则是尊重自然生老病死规律的体现。从这一创世神话可知,它包容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顺应自然两种核心精神 在顺应自然基础上积极有为,积极有为之后又顺应自然。《涅槃》第三章《女娲:补天、造人与女皇》,梳理了女娲神话及其再生文学,上述历程愈发清晰。总体来看,女娲补天是积极有为、符合儒家精神的壮举,但《淮南子》却对它做了道教精神的改造,并解释为“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似是想通过女娲功成退隐的事例,阐明道家崇尚无为的理念。神话“位移”至文学领域后,不论是诗歌,还是叙事文学,都产生了优秀的经典作品,它们儒道相融,虚实相生,思想“扩容”,成为神话这棵包容性的大树长出的新枝硕果。
《涅槃》作者认为,所处时期不同,读者对神话及其文学衍生作品的理解和接受式也不同。有时候,神话的流传也会折射所处时代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如该书第七章论述牛郎织女神话,指出“从先秦到汉魏这数百年时光内,凄凉惆怅的思绪离愁是文学世界中牛郎织女故事的主基调”,这或与下层文人遭遇坎坷和上层文人政治沉浮有关。到了宋代,士人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更多是从道德上表达不满,联系到此时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便豁然开朗。这说明,原始神话是对世界整体和生命全部的混沌性反映,而在文明社会到来后,神话衍生的文学作品总能找到与自己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面貌,长出新的枝丫。
从《涅槃》所选典型神话来看,有胜利的神(如黄帝),也有失败的神(如炎帝、夸父、刑天、精卫),有男性神,也有诸多女性神,更多的是无所谓胜利还是失败、为善还是作恶的神。他们是多侧面的,是自然的面相,是社会的面相,也是生命的面相。历史从来就不是胜利者、强大者、善良的人单方面创造的,历史中也有失败者、卑弱者、恶人。由于离混沌最近,所以原始神话的人文精神是最接近圆融的,不可以道德作简单评判,而面目分明的再生文学则多有价值倾向甚至道德褒贬。相对于原始神话的饱满旺盛、生机勃勃的思想和生命力,再生神话文学大都从中各取所需,作一瓢饮 但众多的“瓢饮”,又共同映照出神话世界的源流壮阔、日月生辉。
原始神话是民族精神的基因和根脉,再生文学是大树的繁枝茂叶。在此意义上,《涅槃》所梳理的神话的文学再生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源流史。这一梳理,对重新认识原始神话、认识神话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成长变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李剑锋《读〈涅槃:中国神话的文学之路〉》)
材料二:
不论中外,神话的重述与演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其展开影视改编是这一古老过程的最新发展。在当代神话的理论视野下,真人电影《封神第一部》、动画电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带有民族思想烙印的中国神话与世界神话一样具有超现实、神格化的特征,都是先民生存、生活、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B.《涅槃:中国神话的文学之路》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神话本身,又包括此前学者所忽视的神话在文学领域的创作与改写等。
C.电影《封神第一部》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符合当代神话理论的较为典型的针对封神故事原型的改编。
D.《哪吒之魔童降世》延续了传说“哪吒闹海”中的人物关系,但对人物角色作了关键性的改编,使主题产生了根本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涅槃》一书,从文学再生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这对于文学和神话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B.原始神话是混沌初开、鸿蒙肇始之后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反映,其人文精神最接近圆融,往往没有分明的价值倾向和道德褒贬。
C.按照“英雄之旅”的方式重构神话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并围绕其成长展开故事,是改编自古代神话的影视作品成功的必由之路。
D.远古的神话传说只有不断用人民喜闻乐见的不同文学形式改写、再创作,并注入新的价值观、道德观,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3.下列选项可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屈原在《离骚》中自称“帝高阳之苗裔”,以神话传说中的“帝高阳”表明出身高贵。
B.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借以表现入蜀道路之艰难。
C.李贺的《李凭箜引》引用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表现出乐声的震撼力。
D.毛泽东的《愚公移山》引用了愚公感动上天、神仙背走大山的神话,鼓励人民执着奋斗。
4.材料一中画线句“将神话看作文学的种子”,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涅槃:中国神话的文学之路》一书所讲的神话传播特点,在当代由中国神话改编的电影中有怎样的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永别了,武器①(节选)
海明威
我在黑暗中划船,使风一直刮着我的脸,以免划错方向。雨已停止了,只是偶尔一阵阵地洒下来。天很黑,风又冷。我看得见坐在船尾的凯瑟琳,但是看不见桨身入水的地方。桨很长,把柄上没有皮套,时常滑出手去。我往后一扳,一提,往前一靠,碰到了水面,于是一划,往后一扳,尽量轻松地划着。我并不摆平桨面,因为我们顺风。我知道我手上会起泡,不过我希望尽可能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