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470字。
2024—2025学年度茂名市七校联盟高一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博古”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衡《西京赋》。最早开展大规模研究古器物的活动则在宋代公元1107年,一本记录古代青铜器的金石学著作开始编纂。约16年后,30卷的《宣和博古图》完成,著录有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商代至唐代青铜器839件,每件器物有摹绘图,并记录其尺寸、容量、重量,考证铭文,每类首列总说,论述器物形制、名称、纹饰及用途渊源。图录中贯穿着“格物致知”的精神,对器物造型、纹饰、铭文的描摹与拓印,也成为博古图的先声。
不同时代的博古图,体现着不同的治学态度。古器物鉴定具有“正经补史”的考释意义,宋人从中追求博古通今的学术趣味,这从宋代刘松年《博古图》、张训礼《围炉博古图》等作品中可窥一斑。明代则把古器物赏玩视为“进德精艺”的生活美学。董其昌将崇古、好古与个人修为联系在一起。这一时期人们的藏物、观物、用物之道,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博古图创作也为之一变。
明代杜堇《玩古图》是博古图的代表作。从画上题跋可以看出,宋代博古的深层内涵在明代有所承传——将博古视作通礼乐之源的途径。融合金石趣味与花卉技法的“花博古”,自清末以来得到不少花鸟画名家的青睐。清代,朴学大兴,大量古物出土,金石学、考据学的繁荣,令博古纹饰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出现在卷轴画以及织绣、陶瓷、漆器、木雕等工艺品装饰上。博古图的画面构成样式也更为多样。把金石鼎彝拓本与传统清供题材中的蔬果花卉相结合的“拓本博古画”,更是独树一帜。这类大多数需要收藏家、传拓者和画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不仅是别具一格的创作,更是金石文化的载体。尤其是以能体现古器物立体样态的全形拓本为主体的博古画,墨拓古拙厚重的金石韵味,与传统写意花鸟的生动鲜活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并赋予对方新的意义,相映成趣。全形拓本与花鸟画结合的创作图式逐渐流行起来,与用毛笔绘画模仿拓片效果的颖拓以及以手绘器物为主体的博古画,汇聚成手法多样、形式完备、意趣独特的中国画体系分支。
今天的博物馆以开放的姿态、丰富的主题、多样的展陈面向大众,人们欣赏古物的场景从私人书斋、江南园林切换到博物馆中。蕴含博古通今、崇尚儒雅寓意的博古图,在今天被时代赋予新的审美内涵。以新水墨表现古器物,以新工笔表现“博物馆热”,使老传统成为新风尚,走进博物馆,便开启了探索历史、感受文明、体验文化的旅程。这些现代博古图的欣赏者不再是文人雅士,而是四方游客,观赏场地也由室外迁至精心设计的博物馆内,不变的是观众欣赏文物时专注的眼神与沉浸的状态,折射出中国人隽永的博古情怀。
(摘编自于硕《博古图——物与人的“雅集”》)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瓷片上有许多博古图,它们被藏界统称为“博古”。“博古”是中国传统性极强的绘画门类,以钟鼎彝器为描摹对象,意为“博通古事,雅聚艺苑”。
博古画,是一种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另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也被称为“博古”。其典出于汉代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乃谓博通古代器物。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人将宣和殿所藏古物,编绘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来凡是印拓或仿摹钟鼎等古器物的画通称“博古画”。博古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徽宗主持编纂的《宣和博古图》最早大规模对古器物的造型等进行描摹拓印,对后世博古图创作影响深远。
B.如今人们常见的博古图案最早起源于明朝,到了清代顺治时期,民窑青花瓷上也出现了此类图案,说明博古品位有了提升。
C.全形拓本与花鸟画结合的创作图式和颖拓、博古画汇聚成为中国画体系的一个分支。
D.相较于青铜花觚、石桌、如意等纹饰,瓶花纹饰更早作为博古图案,出现在瓷器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前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充分论证了博古图创作历史悠久、题材多样、意蕴丰富的特点。
B.从宋代到清末,博古图的描绘题材从古器物本身逐渐拓展到花卉蔬果等与金石器相结合,不仅意趣独特,也使得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有了新的诠释。
C.由古到今,博古图的创作目的、审美内涵和欣赏场景等都有所变化,从中折射出中国人隽永的博古情怀。
D.以“博古图”为代表的文物题材绘画的产生,影响到建筑装饰等工艺美术,是金石学影响下审美趣味的典型反映。
3.根据文章内容,对下图补充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时间 博古图发展状况 具体表现
北宋 博古图兴起,主要与宫廷紧密相连 宋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图》,著录皇室收藏的古代青铜器
南宋 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文人风尚 ①
元代 在瓷器装饰崭露头角 ②
明代 ③ 青花瓷成为主流瓷器品种,博古图大量出现
清代 在瓷器装饰上达到鼎盛 ④
A.①处填“传承古代文化,注重工艺与古物形态的结合”
B.②处填“开启博古图在瓷器装饰领域重要发展阶段”
C.③处填“在青花瓷装饰中广泛应用且风格转变”
D.④处填“瓷器制作工艺高超”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博古图”下一个定义。( )(4分)
5.博古图的发展历程对我们传承传统文化有何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河流
申平
①这场大火,其实就是猎人引发的。
②猎人在树下抽烟,突然有猎物跑过。他立即丢掉烟头,去追赶猎物。当他带着猎物,心满意足地回窝棚吃饭睡觉的时候,那个没被踩灭的烟头,已经慢慢燃成了一场漫天大火。
③半夜,猎人被什么声音惊醒了。他探头往外一看,山林已经成为一片火海。他惊慌失措,连枪都没有来得及带,胡乱套上衣服就开始逃窜,样子极为狼狈。
④大火急速蔓延,猎人一路狂奔!他的逃命方向,就是山下那条河。当他扑通一声跳进那条河里时,才大喘了一口气。
⑤这条河,是山里的生命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