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保定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876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秦时期是由分离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更多的人开始对国家的兴衰进行思考,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逐渐形成一种热烈讨论的活跃气氛。在对人、物、社会的广泛讨论中,出现了多种思想流派,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他们都很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其他学派之间相互交流,互相争论,史称“诸子百家”。各个流派广泛讨论社会问题,积极宣传自家的政治思想,并且著书立说进行传播,百家争鸣,引发了思想方面的浪潮,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中国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个时代,他们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诸子百家思想见解的不同也从音乐思想理论的分歧上反映出来,因而这一时期也成为我国历史上音乐思想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音乐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又为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孔子的思想主要收集在《论语》中,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源于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后,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于音乐的欣赏喜爱,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孔子最推崇《韶》乐,认为其有着浑厚的道德基础,而且形式完美,尽善尽美。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他提到了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诗、礼、乐。他认为人要先开始学习诗,再去学习礼仪,最后成于音乐。诗、礼、乐是教育的基础,所以要将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孔子音乐审美的准则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意为音乐中的情感表现要有节制,讲究适度中庸。从中笔者理解出孔子想通过音乐来节制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遵守规则,不要越界。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他主张以“仁义”为中心,“仁义”应在音乐中得到体现。他强调感性的音乐比抽象单调的说教更有教化意义,又强调“王与民同乐”。孟子认为统治阶级应该“施仁政于民”,要求统治阶级同情人民疾苦,减少对人民的压迫并善待民众。孟子由“仁义学说”出发来看待音乐,认为音乐是表现“仁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为“仁义”服务的。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乐论》一篇是至今所知最早的音乐美学专述,其中记载了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荀子认为人是需要音乐的,提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人在从事音乐工作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引导,不然人可能为了自身的情感需要,搞出一些放纵的音乐,不加以控制可能造成社会的动乱,所以提出使用《雅》《颂》之声去感化人的心灵,使人从善。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强调道法自然、无为等,其中包含了一些辩证法的因素。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老子认为优美的音乐应该是自然的音乐,而不是人为造出来的。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一书中记载了他的哲学思想。在音乐思想方面庄子主张“清静无为”。与老子的思想不同,他没有完全地否定音乐,而是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种类别。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推崇的礼乐成为一种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其被统治阶级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而庄子反对礼乐教化,同时认为礼仪应该是为世俗而设,要真实地享受自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社会动乱,各个学派对国家的兴衰进行思考,各抒己见,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
B.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百家争鸣,他们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C.孔子认为,应从诗里面学礼,从礼里面学乐,而三者关系密切,共同指向个体的道德修养。
D.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思想在产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当时阶级因素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散文在学术方面和文学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诸子百家散文中的音乐思想更多地体现了其学术价值。
B.春秋时期的各个流派的音乐思想各有特色,即使同一学派的不同代表人物,其音乐思想也相互交融但又相互区别。
C.孔子对《韶》乐非常欣赏喜爱,甚至听了《韶》乐,可以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这是因为《韶》乐形式完美,尽善尽美。
D.庄子与老子对音乐的看法有所不同,庄子认为不受世俗限制、自然而发的音乐,人人都可以享受,这一点庄子与儒家相同。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儒家音乐思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辞义详,而乐曲简。
C.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 D.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4.墨子曾言:“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而荀子《乐论》中曾对此明确表示“君子以为不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者观点不同的原因。
5.请结合文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诸子言论 体现的相关的音乐思想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季氏,鲁国大夫。佾,古代乐舞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大夫用四佾)
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孟子)
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庄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夜
靳以[注]
圆圆的红的光和绿的光向我的身上扑来,待倾斜着躯体躲避时才陡地想到行为的可笑,因为是正安适地倚坐在车上层的近窗座位上。
在飞着细雨的天,街路是显得更清静了。摇曳着的灯光下,叶子露着温柔的绿色,好像那碧翠将随着雨滴从叶尖流了下去,平坦的路上,洒满了油一样的雨水,潺潺的流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