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鄄城市一中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25 20:42: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25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开年大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讲讲我怎样研究中国的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我开始研究汉语是在1945年,在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校。研究中国的学问,我最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精神,而不是文学,也不是文献学。我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文字开展研究。我想知道,中国文化怎样从甲骨文开始,走上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殊道路。
  下面我使用“卦”和“王”两个汉字说明我的研究方法。
  怎样研究汉字的本意?用我的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与《说文解字》有所不同。比方说,汉字中的“卦”字,它的意思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这个字的笔画中有个“卜”字,是占卜的“卜”,在这里是部首,在右半部分。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是声符,是圭(龟)的声音,所以按许慎的说法,“卦”是个形声字。但我不赞成这种讲法。我认为,“卦”字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系统中,《易经》十分重要,“卦”字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它应该有特别的讲法,不可能只是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的看法是,“卦”本来不是形声字,应该是会意字。会意字是最有力量的表意文字。你们看,“卦”如果是形声字,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它的部首“卜”在这个字的结构的右边。按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一般都在字的左边或上边,那里是汉字起笔的地方。字的右边是汉字运笔的最后一部分,人们不会从最后的部分去倒写一个字。这么看,《说文解字》对“卦”的解释就显得不合常理了。再看这个字的结构,一方面有占卜的“卜”;另一方面有声符的“圭”。按《说文解字》的逻辑,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但“圭”在这里怎么表意呢?
  我认为这个声符的意义是从数学来。你们用古代的写法就可以明白,“卦”的声符,是由“七一七一”的数字构成的。那么为什么用数字可以代表“卦”?我们知道,在《易经》的“卦”之前,中国已有数字卦,这是张政烺先生最早解释的。在殷朝末年,占卜专家把龟甲放到火上烧,用数字表示龟甲灼烧的裂纹。我个人认为,对“卦”字的解释,可以用张政烺的讲法。
  为什么选择“七一七一”这组数字?在我看来,很可能是古时创造“卦”字的人,他们选择这组数字的意义,并不是从数学角度选择的,而是从书写的角度选择的。你看它只有两种笔画:一种笔画是水平的,另一种笔画是垂直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可以代表阴阳的平衡。中国古人关心世界万物的阴阳五行,在数字卦上就会去关注奇数和偶数,于是这就与阴和阳的概念产生了联系。
  再比方说,国王的“王”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国王的“王”字是三个水平的笔画,再用一个垂直的笔画,就创造了三个水平笔画的关系。三个水平的笔画,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一个代表人;垂直的笔画就代表王。王可以创造天、地和人的关系。董仲舒也有这种讲法。而我的看法是,“王”字的来源不是这样的,看甲骨文就明白了。
  (摘编自〔法〕汪德迈《我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方法》)
  材料二:
  以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时代,掌握政治上最高权力的人被称为王。王权虽是种颇为抽象的概念,却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国家所必须有的制度。在有文字的社会,人们一定要想办法用文字去表达其权威与地位。如此抽象的概念,中国是用什么具体事物去创造的呢?
  “王”的甲骨文字形很简略,较早字形作高窄的三角形上有一短横,很难看出其创意。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往往是书写起笔的第一部分,而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要表音,也要表意。
  B. 如果把“卦”字的声符理解为数字“七一七一”,这既与古时的占卜之法吻合,也能体现中国古人的文化精神。
  C. “王”字创意有多种说法,其中“冠冕说”借助形近字“皇”去理解,其他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的关联去推断。
  D. “皇”字与有羽毛装饰的帽子有关联,而“王”字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二者象征权威和地位与帽子形象有关。
  2. 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分析“卦”字看出,汪德迈的研究更注重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占卜与表意”揣度古人思维。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关注了甲骨文的字形和书写特点,通过构型来分析汉字的创意,探究中国文化。
  C. 《说文解字》在解释“王”字内涵时,基于垂直笔画和水平笔画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出其本原义。
  D. 中国文字因受文化影响,走上与西方不同的道路;西方文字因其表音的特点则不受本土文化影响。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我”的研究方法与《说文解字》的不同之处。
  B. 材料二以“王”字为例,说明了汉字如何用具象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
  C. 材料一主要按照逻辑顺序展开,材料二则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D. 材料二中关于甲骨文“王”字的分析可以佐证材料一中“我”关于“王”字来源的观点。
  4. 材料一作者反驳许慎关于“卦”字的造字解释的理由有哪些?
  5. 两则材料中文字学的研究过程,对我们的学习探究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通过汉字“卦”和“王”的解析,展示了中国文字学的独特研究方法与文化内涵。材料一以汪德迈的视角,强调从文化精神出发,结合占卜与表意,质疑《说文解字》的传统解释,提出汉字创意的多元性。材料二则通过“王”字的演变,探讨汉字如何用具象事物表达抽象概念,揭示其与权力、地位的象征关系。两文均注重甲骨文的字形分析,结合历史与文化背景,展现了中国文字与文化的深厚联系。整体上,两篇文章不仅提供了对汉字创意的深入理解,也反映了文字学研究中的跨文化视角与批判性思维。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其他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的关联去推断”错误,材料二说“或以为它像火焰形、斧钺形、君王端坐或冠冕形。它们都可以与王的权威取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不以之与其他字形和字义相近的字进行比较,就很难确定何种说法较接近原来的创意”,说明“火焰形、斧钺形、君王端坐”等说法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字形和字义相近的字进行比较来推断,并非只是借助与王权的关联去推断。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寻找灵感
  莫言
  三十多年前,我初学写作时,为了寻找灵感,曾经多次深夜出门,沿着河堤,迎着月光,一直往前走,一直到金鸡报晓时才回家。
  少年时我胆子很小,夜晚不敢出门,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往庄稼地里钻。①别的孩子能割回家很多草,我却永远割不满筐子。母亲知道我胆小,曾经多次质问我:你到底怕什么?我说我也不知道怕什么,但我就是怕。我一个人走路时总是感到后边有什么东西在跟踪我。我一个人到了庄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