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一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790字。
湖北省十一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深义重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春节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我们回归故里,回归家庭,在与亲友家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情感滋养,在回望中体味国与家的发展与进步,让家国情怀在春节文化中得到更深厚的培植。
春节文化深刻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伦理价值。春天是万物复苏、生命力量发动生长的季节,人们通过春节民俗活动与迎春仪式激发生命活力。春节以其蕴含的丰富生态伦理内涵,深度契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感恩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
春节是凝聚全球华人情感信仰的重要时刻,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符号。放眼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春节为人们提供了聚会娱乐的契机,为遍布全球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培植根脉意识的文化之窗,让全球华人对“四海一家”的感受变得更为深刻与生动。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我们可以从春节礼俗文化中看见沟通天地的自然伦理、礼敬祖先的历史伦理、相亲相爱的家庭伦理、拜年庆贺的社会伦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与期盼丰收和平的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国的春节庆典与年节礼俗,为向全世界彰显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底蕴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萧放《春节的历史与文化》)
材料二
“年味淡了”是近年来许多人发出的感慨,表达的是他们对“年味不足”的感受。 “年味”,就是年的传统味道。具体来说,就是指过年的氛围和过年的内心体验。
过年的氛围主要由过年活动和年节环境营造。到年底,人们就在忙碌着准备过年,赶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节在国际社会有广泛传播和显著影响,汇聚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美好愿望与伦理观念。
B.物资富足之后,过年的幸福感就需要从春节传统习俗和传统感受中寻找,这有赖于民俗活动的传承。
C.春节乡旅之愁既体现了个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又展现了一个族群的集体情感表达和对文化的共同体认。
D.传统春节文化景观注重身体感的仪式表达;如今,春节乡愁的文化体验主要通过网络渠道和媒介形式。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节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从每年的春运和全球华人不同形式的庆祝可见一斑。
B.年味的浓淡,与过年的氛围和内心体验有关,氛围和内心体验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C.农耕文明时代远去,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消费升级使得春节乡愁体验会越来越淡。
D.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亦源于此。
3. 下列选项不属于对材料二中过年氛围的感受的一项是(3分)
A.进入腊月,许多农村养猪人家杀年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
B.除夕夜各家弥漫着煮肉的香气、鞭炮的火药味,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
C.人们利用春节假期旅游过年,换个地方度假,感受不同的人情风俗。
D.过年祭祀时,家族长辈给后代讲祖上的光荣历史,诵家训,颂祖德。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七种思维方式,包括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这些思维方式在材料三的论述过程中均有体现,请从以上三种思维方式中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4分)
5. “年味淡了”是许多人的共识,还有人认为式微的不仅是春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看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是花影难扫
迟子建
在故乡的春夏,要问什么店铺的生意最清冷,无疑是花店了。因为这时节大自然开着豪气十足的花店,谁能与它争芳菲呢?花儿开在林间,开在原野,开在山崖,开在水边,当然,这样的花儿都是野花,达子香,白头翁,蒲公英,百合,芍药,铃兰,鸢尾,绣线菊等,它们仿佛彩虹的儿女,红红白白,紫紫黄黄的,绚丽极了。
这时节的居民区也是花团锦簇,农人们栽种在花圃的虞美人,大丽花,步步高,牵牛花,金盏菊等,呼应着菜圃中的土豆花,豆角花,茄子花和倭瓜花。野花和花圃中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