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23
- 资源简介:
约4920字。
22出师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义,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思维能力: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及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审美创造: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奏表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杜甫的诗叫做《蜀相》,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首诗的内容:“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知道题目中的蜀相与内容中的丞相说的是谁吗?(诸葛亮。)尾联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正是诸葛亮《出师表》的概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出师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作文的楷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隆中耕种,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代表散文《出师表》《诫子书》等。
写作背景: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使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目标导学二:通篇阅读,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进行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第一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公元221—223年在位。 秋:时候。)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