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7060字。
河南名校2026届高二大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往往与细节的营造和精心打磨密不可分。在文学创作的织锦上,细节是细腻的纹路,它们精致地镶嵌在文字之间,使作品具有了层次感和辨识度,进而成就作品的不平凡。细节虽小,却隐藏着作品的精神符码,是作家触及世界与生活本真的桥梁和钥匙,是照亮人类精神世界的微光。细节的多重面向使之具有迷人的魅力和无限的张力。
作为一种叙事修辞,细节是成就经典作品的重要元素。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好的细节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有效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提供动力和支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代表人物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根据细节在叙事中的功能将之分为“关联细节”和“自由细节”两大类。“关联细节”链接两个不同的情节单元,以因果为关系纽带串联起不同的事件,是故事讲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由细节”则游离在情节的发展之外,即便缺失也不会影响事件进程的完整性和有序性。表面看来,“关联细节”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穿针引线,能够保证情节发展的逻辑性,使故事的起承转合符合世情人性,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更为关键和重要。相比之下,“自由细节”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但实际上,游离在情节之外的“自由细节”可能恰恰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它关乎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性,是否具有丰富的意蕴,是否生动、形象,是否感染人、打动人。
创作过《李双双小传》的作家李凖非常看重细节的作用。他曾经说过:“有时候,一个细节的作用,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会不亚于一场戏的作用。就肩负塑造人物这个任务说,有时候半个小时一场戏,人物未必塑造出来,而一个准确的生动的细节,其作用可以超过一场戏,超过半个钟头的废话,可见细节的作用之大!”
在《李双双小传》中,作者通过李双双与孙喜旺夫妻相处的趣事,展现出整个社会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风貌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作品中,双双从“喜旺家”“俺那个屋里人”“俺做饭的”“俺小菊她妈”成为“李双双”,称谓的不断变化,意味着李双双从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变成具有个体独立价值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农村妇女解放的一个典型,李双双在作家笔下并没有成为“纸片人”,细节的加持强化了小说人物的生命厚度。所以说,细节的旁逸斜出,可以使情节的大树技繁叶茂、欣欣向荣,从而让作品魅力非凡。
(摘编自王彬《文学是织锦细节是纹路》)
材料二:
一部作品,除了要有精彩得让人过目不忘的点睛之笔的细节外,还需要大量铺垫性的、在气质上与点晴相统一的细节,如此才能气韵生动、飞龙在天—想必作家阿城对此不会反对,甚或要大为赞许。他的《棋王》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小说通体细节密布,各个细节关联紧密,相互托举,如浪潮涌动,一叠一叠往上,直至那个精魂所在的高潮局面。作者通过王一生吃的速度、动作,写他每一个饭粒儿都不放过,吃完了舔筷子,拿水冲饭盒后,先吸油花,“然后就带着安全抵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这一整套流程下来,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叙事功能来看,细节被划分为“关联细节”和“自由细节”两类,在叙事中,它们各自有其使命。
B.对情节来说,“关联细节”比“自由细节”更为关键和重要,因为它能穿针引线,保证情节发展的逻辑性。
C.列举《李双双小传》中李双双称谓的不断变化这一细节事例,旨在论证作者李準非常看重细节的作用。
D.作家笔下的李双双是农村妇女解放的一个典型,具有个体独立价值,细节的加持强化了她生命的厚度。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一般作品不同,《棋王》靠对立双方或几方的角力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运用大量细节让故事气韵生动。
B.因为现代主义作品对细节的要求比描蔡生活,贴近现实的作品高,所以现代主义作品更注重精神抒发。
C.小说的细节具有丰富的、可解读的象征意味,就能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D.只有作者着力于逻辑统一、有说服力的细节,并使其与作品各要素相融,才能提高作品的内外品质。
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论证方式多样,既有举例论证,又有引用论证,增强了论证力度;语言严谨准确,“似乎”“可能恰恰是”等词语分寸把握得当。
B.材料二从不同角度对细节进行论述,既关注了细节本身的重要性,又考虑到了细节与作品其他要素的相互影响,使论证全而而深人。
C.《边城》中翠翠在码头边等候祖父时,听到有人敲小鼓弹月琴唱曲子,有人吵嚷着划举行酒,这是“关联细节”,以因果为关系推动情节发展。
D.材料二《十八岁出门远行》中面对村民抢苹果,司机“改慢跑为散步”的细节是材料一所说的“自由细节”,缺失也不会影响事件进程的完整性。
4.材料二画线句子在论证细节需要和作品气质校准时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5.细节对文学作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两则材料和下面的文字简要分析。(6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条。”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就在这时,街上有个行人经过门口—因为当时天气闷热,房间里热,所以开着门透风—又走了回来,朝屋内瞧了瞧,就走了进来,一面高声叫道:“科波菲尔!竟会有这么巧的事?”
原来是米考伯先生!正是米考伯先生!他身上挂着他那只单片眼镜,手里拿着他那根手杖,脖子上挺着他那副硬领,全身摆出他那副绅士气派,说话带着他那有优越感的洪亮声调,一切俱备!
“我亲爱的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同时把手伸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