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76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个人优良文风如何养成?我认为多读古代经典是不二法门。古人视“立言”为“三不朽”之一,因而特别重视著书立说,并留下极为丰富而宝贵的遗产。经典古文,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起承转合独具匠心,遗词造句生动精巧,成语典故丰富多彩。作为中国的文化人,主劝自觉地挑选一些合适的篇什用心去读,完全是应该的。
从经典古文中读出“文心”。试想一下,诸葛亮的《诫子书》如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如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周敦颐的《爱莲说》如不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这些篇章还能流传千古吗?《文心雕龙》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简单的话所指正是好文的真谛。虚夸不实的大话、无病呻吟的废话、不挟地气的官话、没有内容的空话、人云亦云的套话、自以为是的蠢话、胡说八道的鬼话,都不可能有“文心”,更不用说深造自得。这样的文章,不可能让人喜爱,更不可能广为传播。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因为它们都能追求创新而师法自然。文无定法是指不要墨守成规,不能生搬硬套,并不是说写作没有遵循的原则。陆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陈于陛说“作文不必论奇古,须自成一家意见”,这些都在强调创新,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各个方面。至于写作方法的最高境界则是师法自然。陆游说“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李梦阳说“夫文者,随事变化,错理以成章者也”,董桂敷说“造化真文章,本自无定相”,所强调的都是师法自然,袁枚甚至说“凡作诗文者,宁可如野马,不可如疲驴”。
语言修辞也极为重要。《文心雕龙》说:“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文章文采焕发,一定是章节没瑕疵;章节鲜明华丽,一定是句子没有污点:句子清洁明净,一定是字词没有瞎用。这句话虽着眼于字句章篇关系,核心意思则是说,把文章写好就要讲究语言和修辞。对语言修辞的重视,我国有悠久传统,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就是强调这一点。
(摘编自华学诚《优良文风的养成之道》)
材料二:
在汉语词汇中,“清”与“自然”在审美领域是备受推崇的两个概念。
《说文解字》解释“清”就是“澄水之貌”。什么叫“澄”呢?《说文解字》又用“清”字给解释回去了。综合来说,清的本义就是形容水流安静而纯净透明的状态。虽然天地万物争奇斗艳,“形难为状”,但纯净透明的“清”一定是最受人赏爱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古文是极为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体现古人“立言”的价值追求,值得用心去阅读。
B.“文无定法”指写作要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追求创新,但须遵循一定原则。
C.“清”就是“澄”,清澄是未被搅动、未掺杂质的纯净之美,是文章表现形式上的大美。
D.材料二认为,王国维的词作融入了新旧交替时代的哲思,南宋以后少有人超过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张文章“师法自然”,又强调讲究“修辞”,二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文风不仅关乎语言风格,还与作者“人品”有关,要努力追求清气与正气的结合。
C.内容的自信决定了文风的自信,而内容的自信则来自作者对操守与德性的关注。
D.文学家只要关注时代和生活,拥有深刻的思考,就可以写出让人流连忘返的作品。
3.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创作主张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作者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为其所作的注进行的再创作。
B.《促织》中,蒲松龄通过人变虫这一荒诞手法真实反映了重赋之下百姓的疾苦,同时又冷静观察社会现象,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处。
C.《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深入生活,目睹了基层的艰辛,写出真实感人的故事,同时又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提升了作品的思想价值。
D.《红楼梦》以作者熟知的封建大家庭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全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4.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画线语句?
5.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经典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其对我们养成优良文风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胜利之夜
孙谦
马工作员揩了头上的汗珠,走出农会来。秋风吹醒他膨胀的脑筋,月光照亮他疲困的眼睛,微笑的影子偷偷地爬上他的嘴唇。他仰天嘘了口气,向着住处走去。
马工作员住在张村已经十天了。初来时候,人生地不熟,从个别谈话,认识人,经过组织“吐苦水”,“挖穷根”,一直到“扯破脸闹斗争”。如今,战斗胜利了,斗争果实也分了,张村群众在“欢欣鼓舞”,马工作员也禁不住地“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