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学案6
- 资源简介:
约17160字。
liguilin1970《论语》十二章
内容导航——预习三步曲
第一步:学
析教材 学知识: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
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
练考点 强知识:文言知识积累与运用、文章内容及作者观点理解与分析、鉴赏艺术手法三大核心考点精准练
第二步:记
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
第三步:测
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
析教材,学知识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增强文化自信。《论语十二章》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重要篇章,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如“仁”“义”“礼”等核心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1、了解《论语》及孔子的相关知识:掌握《论语》的成书背景、体例特点,了解孔子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每一章的基本内涵,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
3、把握儒家思想核心观念,学习君子之德:深入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观念,学习君子的品德修养和处世方法,思考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4、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分析和讨论课文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自主预习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出身没落贵族,三岁丧父,家道中落,但他自幼好学,十五岁立志于学,研究古代文献和礼仪。成年后,他曾在鲁国担任过多种官职,后因政治理念不合而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治国理论,但未获重用。晚年返回鲁国,专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编纂了《诗经》《尚书》《春秋》(删修《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等重要文献。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孔子用大半生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主要贡献:
文化传承与创新:编纂和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将上古文化传承下来,这些作品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石。
教育的普及与革新: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例,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主张“有教无类”,即教育应面向所有阶层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应有机会接受教育。
道德与伦理体系:建构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传统道德体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倡导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诚君主等伦理道德观念。
政治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以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认为统治者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通过德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品特点:
语言简洁精炼: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微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