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两“大”两“细”看高考作文——评改高考作文的一点感受
广州二中 倪晓龙
首先引用陈妙云教授的一句话来解释两“大”——“审题的难度大了,评卷的难度大了”。
前一句是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待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从题目本身来说,题目的形式有了一些改变,以往能帮助学生理解把握话题的提示语没有了,而以一则寓言作为引述材料,这对于话题作文来说是一种改进,因为以往提示语对考生的限制被缩小了,考生可发挥的空间也就扩大了,适合的文体很多,记叙、议论、散文等都行,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只要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内容可谓宽泛,对考生来说这是个好事。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改变,学生依据提示语构思作文的思维惯性被打破了。没有了对话题的解说,没有了立意的引导,没有了材料的列举,审题就成为摆在考生面前的第一道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道障碍。从改卷的现场情况来看,如何准确理解话题和材料成为作文的关键。在评卷第一天,陈妙云教授就对作文题作了相当详尽的解说。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话题中有三个关键词:雕琢、心中和天使。结合材料,如果严格地从语法的角度出发,话题应准确表达为:“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依据材料,“雕琢”可以理解为①一种手段、方法,一种把无形转化为有形的行动;②一个成形的过程。雕琢心中的天使要一步一步的完成;③去粗取精、弃恶扬善、不断完善的意义;④用心、细心、苦心、耐心去做一件事情;⑤审美与艺术创造的过程。不依据材料,“雕琢”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