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0字。
朗诵讲座
编写者:夏云陶
演讲与朗诵虽然具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本质上分属不同的范畴。因此对两者也就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演讲作为人们介人社会生活实践的工具,更多地表现出演讲者以敏捷的思维和口才为标志的社会活动能力的高下;朗诵则以其艺术特征体现出朗诵者对社会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从而显示其艺术修养和表演才能的优劣。所以,我们在进行演讲实践活动中,只有认真地、自觉地把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真正地区分开来,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今天的讲座要点是:一要把普通话说好说准 :二是谈谈怎么朗诵 三是谈谈朗诵的基本基本要领 ,比如:朗诵的艺术、朗诵的主题、朗诵的激情、以及朗诵的基本要求,比如呼吸、嗓音的锻炼和保护、重音、速度、声音的把握等等。
第一部分:练好普通话
第二部分:朗诵
1、朗诵的概况
朗诵艺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况。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中间中断了很长时间。它源于口头传诵,认真算起来,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2、朗诵和朗读的区别和联系
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因使用的范围各不相同,而要求也有不同。朗诵,要求声音清晰、响亮,需要洪亮的嗓音来表达。朗诵比朗读的要求更高一些。朗诵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要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这是语言再创造的前提。而女性受生理条件制约,要求柔美一些。
3、朗诵的要求
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
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
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
举例说明:
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讲解。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作品比较大气,也相对比较好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理解了以后就可以自己任意的选用各种技巧。比如:有的朋友喜欢在韵脚“飘”“滔滔”“高”等字上用古韵,前面用现代的朗诵手法,而尾音加上古韵的拖音处理,显得更有意韵。自“江山”句以后可以节奏快点。
而“弓”字要鼻音重些。最后一句对“往”字梢加强调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朗诵方法不同。
再举例:《周总理 你在哪里》。
这篇作品属于著名的抒情诗,和刚才的主席诗词风格不同,那么朗诵时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这篇作品的感情把握要深情一些。
“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可知道/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重音强调)处理可以虚拟一点,太实了反而不好。“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处理较轻)。
所以说,各种诗的朗诵方法也有不同。需要分别对待,分别做细致地分析。首先要看体裁和内容,这些抓住了,然后才决定声调和方式怎样来表达。
再比方说:《猴子吃西瓜的故事》
听故事的对象是孩子,那么朗诵的方式又有不同了。(示范)
“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我们怎么吃呢?我想,你们是全知道的。”
比方:《艳阳天》的处理就不能跟巴金的《日出》一样。而要用评书的方式,用舞台演出的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来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