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90字。
语 文 教 法 定 位 原 则
江苏省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 谢殿春
二十一世纪需要立体化、综合型的人才,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在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复兴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在全国各地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场有着战略意义的伟大改革,对于全方位地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必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未来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捷径在课堂,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教法得当,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就低,况且语文学科又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这就要求施教者在教学中应科学地使用教学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就会“少、慢、差、费”。
那么,语文教法该如何定位呢?我们说,语文教法的定位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十分注重人本思想,强调教育教学应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不断地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开启学生的秉赋、潜能,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展示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使锝学生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高质量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施教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在教法的选择上力求施教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在教法的选择上力求灵活,选择既切合文本内容,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的现代化的人才。
基础性原则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就必须抓住“双基”不动摇,课堂训练以语言训练为主,要突出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很抓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扣住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语言训练,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感,课堂教学要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着力于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并重,强化积累,突出双基,这样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语文教育教学任务。
大语文思想原则
科学研究表明: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科间是相通的,知识、信息、能力的储备达到一定的量,必然能够促进学科质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法选择时应该注意语文的“杂性”特点,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向生活学习,教法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科间的沟通,有利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利于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以不断地丰富学生的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整体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可持续发展原则
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传递瞬息万变,仅凭几本教材,仅靠课堂教学,我们是无法把全部知识都教给学生的,因而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长远利益出发,借助教材的“例子”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治学能力,通过“例子”让学生明法悟道,掌握学习的方法,着力培养自学能力,自立精神,使得学生学会学习,“以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走出校门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讲练结合原则
较之发现性学习来说,接受性学习特别适合于班级化教学,其对学习内容掌握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