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13 19:30:1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510字。
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山区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之一
我校的两个省级课题自开展以来,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调研,通过听、查、访、谈等方式,对地处粤东北属于山区的河源市各区县中学课堂教学有了较具体的认识了解。在新课改下,大多学校在教学设备设施等都较差的情况下,能够背负着传统教育和诸多困难的沉重包袱艰难地上路,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如在新课程施教过程中,也开始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课堂开始有了生气。教师的观念有所改变,他们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等发生了初步的变化。传统式“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了,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努力地通过各种各样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明显地喜欢学习了,课堂上睡觉、东张西望的现象明显少了。但是,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亟须解决。如我们看到大多课堂教学难以真正让学生 “动”起来,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互动学习。现列举以下几种现象:
    一、满堂问答看似主动参与,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我们看到课堂上经常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 这种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展开;二是低思维量的“假问题”充斥课堂,也会影响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这种现象尤其在数学等理科教学课堂上比较突出。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上,我记下执教老师说了30多个“是吗”、“对不对”。这种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是形式参与、被动参与、 部分局部的参与。 
    二、曲解自主性学习,把“自主”变成“自流”。这种现象似乎比较极端,但不少课堂都能看到其影子。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语文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