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问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15 23:27:4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00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问题
郑中钧中学  肖丽娜
知识与道德孰轻孰重?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是多余的。相信大家不会忘记,两年前,大学生马加爵丧心病狂地向朝夕共处的同窗举起利刃,清华学子刘海洋残酷地把硫酸倒向无辜的黑熊。这一切,犹如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我们这些教育者的心。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三字经》里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妙语哲思,让我们明白:孩子的品行完全是从后天获得的。可以说,教育环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对才能与道德的关系已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好比果树,道德是树之根,才华是树的花朵与果实,如果没有根的滋润,它是不可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的。如果没有道德之根的滋润,任何人的才华都不可能得到发挥和施展。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反之,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为人类所做下的缺德事也会越多。“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美·罗斯福)人才的含金量最主要在于他的德性而不是他的才能。道德我们让学生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做事,只有具备德才,才能是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作为一名教育者,他的崇高使命就在于培养一个完整无缺的人;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德育观念,时刻准备把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了解学科德育的基本任务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教育可谓重中之重,因为“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绝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中国教育调查》)人们常说: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美育抓不好要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人就像一只木桶,道德就是其中的一片,只要缺损了这一片,桶里的水将会全部流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