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00字。
《荷塘月色》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 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通感修辞手法和叠词的运用。
(二) 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 了解作者的创作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 通过朗读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 教学重点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二) 教学难点
1、体会贯穿全文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思想感情。
2、文章中运用的语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通感)及叠词:锤炼语言。
三、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二) 教学课型:讲读课
四、教学媒体
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录音带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自古以来,借描写荷叶、荷花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文俯拾皆是,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但是因为作者的生活经历、审美情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笔下所描绘的同一事物也不尽相同。
一位瑞士哲学家说过:“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那么,我们将要共同学习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怎样美丽的自然风景?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
[板书]荷塘月色 朱自清
2、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关于作者朱自清,我们可以参看书本62页注释1,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作家,学者。他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至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兼任中文系主任。他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他成为当时享负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荷塘月色》最初发表于1927年7月,作者正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住清华园西院。文章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3、题解
我们来看一下“荷塘月色”这个标题,它是由两个名词自然组合构成的并列短语,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构成了一